一個城市有數十萬人,為何一定要選擇支持你?
甘國亮:青年勿胡亂爭創作自由
被視為“香港文化創意教父”的甘國亮,昨應澳門仁慈堂婆仔屋的邀請來澳主持“澳港電影電視的昨日、今日和明天”講座。他認為青年在創業尤其是文化方面,必先認清自己的創意傑出之處是甚麼,是否重覆他人意念而衍生?並提醒年青一代勿胡亂地爭取創作自由,或認為自己有任何意念都應得到政府或他人的支持,“一個城市內有數十萬人,為何一定要選擇支持你?”
發展影視文化先定位
講座昨日下午三時在仁慈堂婆仔屋D1室內舉行,不少文化藝術界人士出席。甘國亮抛磚引玉介紹港澳的主流媒體產業,引發與會者一起回顧六十年來港澳在媒體上相輔相成的關係、六十年來港澳主流媒體發展狀況等,從而講述澳門今天在主流媒體的發展狀況,澳門未來定位及發展路向。
他以“朝花夕拾”、“信手拈來”、“承先啟後”、“為人作嫁”、“有入冇出”、 “執二攤”、“難兄難弟”來形容澳門主流媒體產業六十年來的發展。意思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的影視資訊尤其是電影方面,總是先由鄰近地區播畢後“順便”也給澳門播放;七、八十年代,澳門培育了一批批影視資訊等方面的人才,惟欠缺出路,被迫到鄰近地區如香港發展,即“為人作嫁”;直至今天,澳門終與香港成為“難兄難弟”,澳門不再是“為人作嫁”、“執二攤”,但要在文化創意、影視資訊等有更大發展空間,難關是澳門必先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繼而定位。
民間先提攜本地後進
如何把澳門的文化創意發展定位?甘國亮認為,每個地方最緊要關心自己承傳的下一代,或到位的人有否工作上的出路,出路牽涉產品。換言之,對下一輩來說,即使如何“畀心機”學習各方面藝術,但發現學有所成亦沒有出路發展,還換成就業危機——被迫外流,便刻下中斷理想與努力。或有很多時澳門藝術人才要去其他地方工作,原因是本地的創意產業欠缺出路。政府應否支持?他認為是應該,但不應動輒便吹毛求疵地要求政府支持,可以是由民間團體作指標,有任何工作機會時先想可否提攜本澳後進者,即使是雛形也好,也不能剝削任何機會的可能性。同時希望在經濟出產方面要有銷路,主流、旁流、藝術或非藝術也好,也應有市場或銷路,不應被標籤化屬哪一階層的作品。
問及青年在創業尤其是文化方面應注意甚麼?他表示,並不是任何“無中生有”或少見的事物便是好事,應自律地知道每一個個體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必先修身,再豐富自己任何的意念,故建議年青一代勿胡亂地爭取創作自由,或認為自己有任何意念都應得到支持, “一個城市內有數十萬人,為何一定要選擇支持你?”自身應想清楚自己的創意傑出之處是甚麼,有發展出路否?是否重複他人意念而衍生出來的作品?應對此加以反思,才能成為成功者。
甘國亮是著名編劇和資深跨媒體工作者,被視為香港的文化創意教父及香港電視劇多元化翹楚。他更被譽為香港文藝界的金牌伯樂,曾發掘過王家衛及杜琪峰等一大批華語電影電視界的台前幕後精英。
本報記者 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