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二類雀鳥棲身路氹濕地
【本報消息】二月二日是“世界濕地日”。環境保護局表示,當局近年積極利用路環天然山水,逐步構成了九澳淡水濕地,現有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是本澳唯一重建的淡水濕地。另外,經過多年保育,於路氹生態保護區濕地覓食或棲息的雀鳥逾一百二十種。
環保局發佈資料表示,澳門是位於珠江下游的濱海城市,擁有大面積的泥灘,優越的先天條件造就了本澳濕地的多種多樣,既有濱海濕地(海水濕地),亦有鹹淡水濕地,淡水濕地。
澳門的淡水濕地:一、外港水塘;二、龍環葡韻濕地(俗稱氹仔鷺鳥林),前身是路氹連貫公路紅樹林灘塗濕地,由於填海所形成的一個人工湖,其旁的海岸半紅樹林形成鷺鳥棲息的區域;三、大潭山水庫;四、石排灣水塘;五、九澳淡水濕地:為澳門唯一重建的淡水濕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六、黑沙水庫;七、九澳水庫。
澳門的鹹淡水濕地:一、南灣人工湖:由澳門沿岸內海填海所形成的一個人工湖,目前有多種鷺鳥棲息;二、鴨涌河紅樹林區;三、珠澳邊防區灘塗濕地;四、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濕地。
澳門的海水濕地:一、外港石堤灘塗濕地;二、竹灣沙灘濕地;三、黑沙沙灘濕地;四、九澳沙灘濕地;五、九澳角岩岸濕地;六、龍爪角岩岸濕地。
環保局指出,澳門雖是彈丸之地,城市中沒有明顯的河流,離島的山林卻是蓄積水份的良好場所,雨水除被植物吸收外,亦會向下滲匯聚。過去,這些淡水資源最終白白流入大海。近年,民政總署積極利用生態的方法利用天然山水,在山林中選取適當的地點,透過建立水池,營造水生生態系統,牽引周邊的生物前來棲息和覓食,藉以保育澳門的原生物種,於是構成了九澳淡水濕地。
由環保局負責管理的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濕地位於路氹蓮花大橋附近,佔地約五十五公頃,其中約四十公頃的鳥類覓食區為生態保護區二區,位於路氹填海區的西海岸。緊接這一區域約十五公頃為雀鳥棲息區。多年資料顯示,生態保護區濕地現有植物七十二種、魚類二十多種、軟體動物十一種、昆蟲廿五種及甲殼類十三種。區內豐富的生物及食物吸引了不同的留鳥及候鳥在此覓食及棲息,種類高達一百二十二種,當中包括珍稀的黑臉琵鷺,還有受保護的白琵鷺、白腹海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