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行“社區照顧先導計劃”顯示服務需求強烈
特奧會籲助智障人士融入社會
【本報消息】據澳門特殊奧運會於去年七月至十一月開展“社區照顧先導計劃——我有一個家”,結果證明此計劃實行的有關服務在社區上存有強烈的需求,因有效幫助服務對象減輕生活壓力、增加其自信心及改善生活質素,達至智障人士真正融入社區生活。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促請政府在新建社屋項目中,預留適用智障人士開展服務的設施及空間,改變困局。
社區照顧服務需求殷
昨日下午二時半,特殊奧運會假教青局駿菁活動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公佈早前開展“社區照顧先導計劃——我有一個家”的調查成果,執行總監蕭宇康、節目主任曾巧瓏及心理輔導員吳新明出席。此計劃獲社工局贊助,邀得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系課程副教授蘇文欣及香港基督教懷智服務處前總幹事楊德華任顧問。發掘智障家庭對社區的需要。
據蕭宇康介紹,該機構希望透過此計劃強化智障家庭功能、推動社區照顧概念及探討與發掘智障家庭對社區的需要。由去年六月中旬開始宣傳活動,透過學校、社團、機構、短訊方式進行,半個月內收到九十八份申請表,足證智障人士及其家庭對有關服務的需求甚殷。其間透過安排社工、心理輔導員及職業治療師組成的專業團隊進行家訪,分別因應特殊人士的家庭環境,如單親、雙重老化、經濟、家人無能力照顧、沒有接受其他機構服務及其智障情況等情況選出二十個個案,成為是次先導計劃的服務對象。
踏出家門去感受關懷
於去年七月至十一月期間,該會為有關服務對象提供兩大類別服務,包括既有的實質服務包括上門職業治療、家長支援、暫托服務及心理輔導等,也動用社區資源的服務包括社區訓練、社區支援及陪診等。計劃為期五個月的服務中,共為六百九十八次提供了六百七十二小時的服務。
現今資訊發達,但部分智障人士甚至家人會因為長期待在家中,與社會脫節,部分家人為照顧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智障子女,半步不敢踏出家門。透過開展此項計劃,可一改長期與社會脫節的對象,讓智障人士及其家長再次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及支持。由於社區照顧計劃是較個別化的計劃,會因應不同個案的需求而為個案在社區上尋找不同的資源,可更合理地善用社區資源,令他們更好融入社區。計劃只屬短暫性服務,倘得到政府部門支持,相信可延續推行下去,會是廣大智障人士及家長的福音。
對此,蕭宇康促請當局關注有關調查結果,還冀望新建的社屋能預留適用開展智障人士服務的設施及空間,對弱勢人士融注社區方面有所考量,有關數據已交往政府相關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