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睇眞啲
隨着各類型科普活動的出現,近年科普風氣在本澳沸沸揚揚,社會大衆明白到科學原來離我們這麼近,表現出對一個長期性科普敎育基地的渴求。二○○九年正値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本澳首個科普敎育基地——澳門科學館,正式開展其推動本地科普工作的重大使命。
科普,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將科學的技術、知識、思想等,廣泛地傳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實際上,推行科普不但要提高居民對科學的認識,同時亦是為科技創新奠下基礎。早在二○○二年度施政報吿中,政府已有意興建“靑少年科技館”(即今“澳門科學館”),並計劃將該館打造成“集求知、休閒和娛樂於一體的區域;成為學生、居民度過閒暇的好去處”,讓靑少年可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開拓視野,領略不可思議的科學奧秘。
如何把構思付諸實行,引發追求趣味及創意的靑年人,熱愛科學、認識科學、學習科學和應用科學,且看澳門科學館在展館安排上有何心思。
科學家的童年故事
再來是科學快車廳,此廳內駐有四位特別“嘉賓”,包括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科學家愛因斯坦、物理學家牛頓及數學家哥德巴赫。科學館希望透過這四位傑出人物的兒時小故事,啟發小朋友的觀察力、量度力、分析力及推測力。館方說,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潛能,這些科學家小時候也有其獨特的性格及經歷,如達爾文自小喜歡收集昆蟲,對生物很感興趣,後隨家人到不同地方,發現同一物種在各地的特徵都有少許不一樣;愛因斯坦小時候收到指南針作禮物,因而引發他對地球力量的好奇心。透過這些科學家的啟發,說不定下一個偉大人物亦由此誕生。
砌機械人試過未?
澳門科學館的其中一個賣點就是機械人廳,館方說展廳的機械人相較其他地區齊全和集中。科學館特意將展廳包裝成一個位於深邃山洞內的機械人秘密工場,工場內備有先進技術,由機械配件、零件組裝
、小機械人展示、程式輸入,活像工場的不同部門。最後,工場可安排參觀者親手通過現場實踐模式,從部件開始製作一個機械人,讓參觀者正式成為了基地內的一分子。
啟發兒童的第一步
澳門科學館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展覽中心、天文館及會議中心。其中,展覽中心內設有十四個展廳,當中包括兩個特備展廳,十二個為長期展覽。長期展覽廳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包括兒童、科技、環境及生活。
先由兒童樂園廳、兒童科學廳及科學快車廳兒童展館組成的兒童部分說起。兒童樂園廳內設建築工地,兩至七歲小朋友與父母可在這小小天地,體驗建築過程。針對這個階段兒童正處學習黃金期的特點,館方安排了自我探索區,從氣味、聲音,到簡單機械,小朋友可以自己摸索,踏出認識科學的第一步。相連的有兒童科學廳,一組組有關能源、機械、訊息、電的展品,不但拆解其中的原理,參觀者還可親自以太陽能驅動飛機、動手做個訊息傳遞的實驗等。同場展出的水展品,更包含逾十組的科學原理,如利用抛物線讓水柱左穿右揷、展現旋渦和水壩的原理等,不僅小朋友投入,連大人都樂在其中。
東西交融取長補短
澳門與科普的關係有多深?前來科學探索廳就能眞相大白。衆所周知,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早在澳門開埠之初,這裡就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交匯點,西方的科學著作及技術發明通過澳門傳入中國,而中國的科學著作亦借澳門傳往西方。據指,達爾文還曾引用《本草綱目》中關於植物種類的詳細資料,補充進化論的空日。如此一來,澳門還是中西科普交流的重要橋樑。
此展廳內設有照相機、望遠鏡、西洋風琴、放大鏡、顯微鏡、大炮,甚至是東望洋燈塔等“西洋玩意”,讓大衆了解這些影響當時的科技物品,也感受一下澳門的超凡歷史地位。特別値得一提的是,展廳的另一邊安排展出由中學生投票選出的最喜愛本地科硏項目,讓參觀者同時了解澳門最新的科技發展。
測試你的碳排放量
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等問題,引發近年全球積極關注環保議題。科學館內的環保廳,除了讓參觀者了解地球上的再生能源、介紹可實行的環保方法,包括重用、循環、減少及替代外,參觀者還有機會參與模擬的“地球峰會”,商討及表決有關地球的環保議題,為保護環境訂出最佳對策。大家可冷靜地在此思考,我們未來要如何認眞對待生病了的地球先生。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會促進氣候暖化的形成,如開車、忘記關燈等都會加速氣候暖化。參觀者不妨用環保廳的“碳足跡計算器”算算自己的污染威力,相信大家都會為自己每年的碳排放量感到驚訝。
精彩內容陸續有來
除了上述有趣的展廳,科學館尙有四個令人期待的展廳仍在準備階段,包括探索太空基礎知識的太空科學廳、展現大地力量的地球廳、展現大氣力量的氣象廳,以及展示食品安全及煮食科學的食物科學廳。科學館表示,所有展館將於兩個月內全面開放,參觀者要一覽所有展館,還得等上一段短時間。居民或可先到科學館地下的特備展廳參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覽”,參觀者可在此了解到古代天文、機械、靑銅、陶瓷、紡織、建築等內容,也可體驗造紙及石拓片等的古人發明,回顧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
文、圖:蔡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