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史滿載何崔兩代及居民愛國愛澳情懷
永樂戲院五十八年與時並進
日月不居,時光流駛,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五日開業的永樂戲院,已邁入第五十八周年。“飲水不忘掘井人”,本地居民尤其新橋老街坊無不對這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社區影院情有獨鍾,無不讚揚前行政長官何厚鏵的尊翁、愛國商人何賢先生等倡建永樂戲院,向普羅大衆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節目及優秀影片,以此平台宣揚愛國愛澳教育。
宣揚愛國主義陣地
為港澳居民所熟悉、位處新橋區的永樂戲院,由當時的愛國人士何賢、馬萬祺、陳直生等於一九五二年發起興建,由陳直生出任經理並管理戲院,視此為宣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亦為大衆喜愛的電影劇院。永樂初期專門放映國產經典愛國主義影片,滿足港澳同胞的渴望,一度掀起觀賞熱潮。開幕當年,首映了《解放了的中國》,乃一齣講述中國人民百多年為掙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進行鬥爭的彩色影片,引起闔澳哄動;隨後放映《團結起來到明天》、《白毛女》等影片,在港澳地區均引起巨大迴響,不少香港同胞跨海而來觀看。《白毛女》為當時港英政府禁映的國產片,許多香港人放工後不惜花三小時搭船來澳觀賞。戲院另設早場,足足放映了一個多月,傳頌一時。當年的香港影星盧敦等坐夜船來澳,要求凌晨四時放映《南征北戰》,永樂同樣滿足需求,因時制宜。香港禁播的革命電影《林則徐》於澳門首映時,同樣叫好叫座。
多次改建秉承風格
建院五年即一九五七年,進行過一次工程頗大的改建,將戲院屋頂升高二點五米,加建一個有二百多個座位的樓座,舞台擴大為寬十二點五米、深九點五米,增設燈光和舞台音響控制等設施。一九九五年,斥巨資大裝修,裝修大堂及擴充化妝間。儘管一九九八年戲院業下滑,為適應社會發展,仍決意將樓座擴建裝修為二院。二○○○年初,永樂在一片淡風中扭轉劣勢,購置了杜比數碼音響系統,成為本澳當時首間裝設此先進系統的戲院,放映戰爭經典《現代啟示錄》時引起撲票熱潮。
二○○三年,戲院斥巨資大規模裝修一院,由當年承接永樂戲院創建工程掌舵人崔德祺的長公子、本澳著名工程師崔世平承擔,此項工程為永樂多次裝修改建最具規模及投入資金最多的一次。首期工程重整舞台、更換天花、牆壁、照明系統、隔音系統及擴大舞台等,初步形成大型影劇院氣派;第二期工程包括更換全新座椅、擴闊座位空間、重整地面、將戲院入口移到中門、改善衛生間設施及重整外觀等。經過兩期裝修改建,其規模之大為歷次之冠。引用崔世平的話:“整項工程非超級巨製,而是精緻作品。更重要是發揮戲院特色,融入時代感,也尊重當時的建築設計。重新裝上俗稱“獅子鼻”的裝飾物,“鼻”後可懸掛國旗,凸顯永樂的愛國愛澳精神。”一九九八年改建二院的工程,同屬崔世平傑作。他的新思維和新理念,與其尊翁崔德祺風格一脈相承,傾注了兩代情誼,在澳門建築和文化史上留存佳話。
逆流而上奮發圖強
同樣,何賢先生公子、前行政長官何厚鏵同樣高度關注永樂戲院,支持大裝修以適應時代所需。戲院於二○○三年進行一院大裝修工程後,何厚鏵欣然出席當年竣工啟用禮暨“永樂新姿粵韵揚”大型曲藝晚會,並主持剪綵儀式。可以說,永樂不僅陪伴廣大澳門居民成長,也連繫着何氏與崔氏兩代人的愛國愛澳情懷。
多年來,戲院經歷數次改建,既保留傳統建築氣派,又能鮮明地表現出現代化設計風格,旨為適應時代發展,將電影和舞台劇在經營上拓展出新的領域與空間。永樂改建次數之多應是本澳戲院之冠,反映悠久歷史的永樂逆流而上、與時並進、奮發圖強,與社會同步發展的精神。
本報記者 許文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