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促社工入區速訂重建時間表
【本報消息】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社會工作課程副教授蘇文欣表示,在舊區重整中引入社工團隊,可及早透過社區工作掌握區內人士的情況、與居民建立關係,助政府了解居民的需要,使重建工作順利開展。但提醒社工隊入區後,政府宜盡快制訂重建的工作時間表,免居民對政府工作失去信任,亦對社工隊存在戒心,影響重建工作。
社工隊成資訊橋樑
蘇文欣表示,與政府提供的櫃台服務不同,在舊區重整中引入社工隊,可透過家訪及建立關係等工作,掌握區內居民的情況,亦可將政府的工作及計劃直接告知居民,成為資訊橋樑。
他以香港灣仔囍帖街為例,指出政府事前沒有透過社工與街坊溝通,制訂重建計劃後再安排社工入區,令居民認為社工是政府為設法搬走居民而來,產生戒心,更抗拒政府的工作。
蘇文欣指出,安排社工入區主要是透過建立關係,清晰居民對賠償、搬遷等的要求及憂慮,讓政府能更好安排。若在一切已有定案的情況下再派社工入區,居民定會對重建及社工存有戒心。因此,及早引入社工服務可減少居民誤解政府的訊息,讓政府了解區內潛在的問題。
倡外判社工隊服務
蘇文欣以安置老人家為例,指舊區中有不少住了數十年的長者,他們過去建立的社區關係、人脈網絡、生活模式等,都要隨着搬遷而改變,重新適應另一個社區的生活。澳門地方雖小,但每人都有固定的活動範圍,社工便可協助長者適應新社區,如帶長者認識新居住區內的設施及服務,免他們遷入後難以適應。上述工作必須於重建前期開始,才可減少重建開展時出現的阻礙。
坦言涉及利益難免引發衝突,社工可充當其中的潤滑劑,創造雙贏局面。但社工隊不應由政府設立,否則會影響居民對社工隊的認受性。相反,民間團體工作彈性較大,且善用團體在社區已擁有的資源,更有利開展社區工作。建議政府可考慮以津助或招標形式,外判社工隊服務,保持社工隊中立。
本地社工雖缺乏此類工作經驗,但蘇文欣仍贊成以熟悉澳門環境的本地社工負責上述工作。提醒政府在社工隊入區時,要盡快訂定重建時間表。因社工入區後會增加區內居民重建的期望,若政府沒有實質的時間表及工作方向,不但令居民失望,亦會令居民不信任社工隊,無助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