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公廟火警燬咸豐年文物
【專訪】十月初五街康公廟前晚深夜發生一場二級火警,燒燬一張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金木雕刻貢檯和貢品,廟內多具神像亦受微燬。
事件初步懷疑是有人疏忽,未有妥善處理香燭火種殘餘。廟方表示,焚燬的為古物,損失難以估計。文化局已跟進被焚文物事,會協助開展修復工作。
現場消息稱,歲晚新春期間,康公廟善信眾多,香火鼎盛,廟內工作人員已加強了防火工作,每日黃昏廟門關閉後,會用水將香爐鼎內的香燭及火種淋熄。懷疑有香爐內有殘餘灰爐死灰復燃,釀成火警。
前晚十時許,有居民發現康公廟內傳出濃烈的物品燒焦氣味,懷疑發生火警,報警調查,消防員到場證實廟內有神檯燒著,並波及附近物件,要開喉撲救。
據康公廟住持人說,一張在廟正中央,在一八六0年咸豐年間製造的三層金木雕刻貢檯和檯上的一套五頁皆被燒成灰爐、在旁的兩尊紫漆箔神像及案台被燻黑,其中的西山金聖侯王神像腿部燒穿了洞。該住持形容說,被焚燬的文物價值無法估量。
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表示,康公廟火警發生後,文化局已即時派人到場了解情況。他說:廟宇結構並無大影響,至於被燬的文物,可依照存檔記錄按原貌重造,當局會與值理會商討,盡快展開文物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