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取走康公廟被焚貢檯殘骸供仿製
文化局擬普查全澳廟宇文物
近日招致祝融的康公廟,昨如常開放,不少進廟參拜者均表示惋惜,冀望廟方加強防火意識,力保廟內文物不受破壞。已與康公廟值理會人員商討善後工作的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承諾,今日將派員到場取走已被焚燬的文物,盡快清理火警現場,使廟方回復正常運作。
清洗神像復常運作
張鵲橋昨接受訪問指出,近日積極跟進康公廟火燒一事,今日將派出專責修復人員到火警現場,取走已被焚燬的文物散件,盡最大力量保留還具價值的物料部分,以供人員日後修復相關文物參考。局方今後會向廟宇加強防火及管理指引,慎防不幸事件再發生。
問到文化局今後會否普查全澳廟宇的文物,以釐訂何謂廟內有價值文物。張鵲橋回應稱,會考慮評估及普查各廟內的文物,好讓管理者清楚知道哪些物件應給予高度關注及保護。近年與消防局合作,組織了廟宇人員學習救火,未來會加強開展有關預防工作。不管怎樣,文化財產廳短期內將派員清理火警現場,取走可還原或保留的文物配件,仿製一張供善信使用的貢檯,清洗被火燻黑的神像,使康公廟盡快回復正常運作。
康公廟住持盧樹鏡補充說,任職該廟十一年來,還是首次遇上廟內失火,坦言是個人失職,會作檢討,近日有特意進廟參拜的善信慰問廟方。展望未來,會進一步遵照當局及康公廟值理會給予的防火指引,處處謹慎小心,加強防火意識。
哪咤廟雨篷存危機
對有廟宇失火,柿山哪咤古廟值理會執行主席鄭權光表示,該廟曾於二○○○年及二○○八年發生過小火,主要為化寶爐煙囪不慎燒着了由帆布搭建的遮雨篷,兩者緊密相連,坦言目前仍存有危機,已向當局反映多次,惜未作跟進。又稱早幾年,因廟內的水壓不足難安裝灑水系統,唯有自費購買了兩支滅火筒以備不時之需,每年更替一次;去年始獲文化局承諾支付有關費用,為廟內提供防火設備。
該廟每日傍晚五時關門之時,鄭權光強調管廟人員確保香燭熄滅才會離開,同時呼籲街坊或遊人自律,慎防參拜後遺下火種,共同把失火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氹仔坊會廟宇管委會負責人認同,當局應參與管理廟宇環節,盡早為各廟宇的古蹟或一般構件分類,讓管廟者妥善保護廟內有價值文物。
本報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