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後 澳銀行業規模漲近兩倍
【本報消息】回歸十年,澳門銀行業進入快車軌道,總資產、總存款、總放款等增長均近兩倍,迎來“黃金十年”。儘管期間經歷非典及金融海嘯,銀行公會認為,銀行業可安然度過,呆壞賬保持低水平,離不開內控管理與日趨嚴謹的監管要求。海嘯餘波持續,但澳門經濟已漸走出谷底,對前景具信心。在港珠澳大橋、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啟動下,澳門又迎來新機遇。
服務轉向以客為主導
銀行公會主席、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代表葉兆佳,副主席、大西洋銀行代表簡焯坤,副主席、匯豐銀行澳門區代表鄺達德表示,銀行業在過去十年,進入發展最快的時間。二○○八與一九九九年相比,銀行從23家增至27家,分支機構約135間。以澳門55萬人口計,即平均1間銀行服務4,000人,加上櫃員機約500 部,密度相當高。
銀行業總資產達3,900億,總存款2,700億,總放款1,500億,均增長近2倍,與澳門GDP增長同步向前。
澳門銀行業的服務也截然不同。回歸前,銀行以產品為中心,等客上門的服務;現在以客人為主導,並設有客戶經理。近年在財富效益下,開拓財富管理業務,反映經濟成熟程度。
銀行業取得矚目的成就,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首先經營環境持續改善;其次,與內控管理及金管部門監管水平不斷提高、經營質素持續改善息息相關。
投入大量資源作監管
回歸後,澳門開放賭權,確立博彩業為龍頭、周邊行業協調發展,自此澳門經濟揭開新一頁,引領澳門經濟走向新台階。儘管過去十年受到非典及金融海嘯衝擊,澳門仍可安然度過。金融海嘯對澳門影響不大,博彩收入從谷底回升,龍頭產業復甦,其他行業也間接受惠。認為開放博彩業政策,對澳門經濟推動功不可沒。
銀行業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且回歸前不良資產等問題,總結經驗,加強內控管理、調整經營策略,在監管上也投入大量資源,包括在反洗錢反恐融資等,投入軟硬條件,故過去十年來,銀行業並不是粗放型發展,在新標準要求下,得以抵禦金融危機的挑戰。
銀行公會與金管局一直保持緊密溝通合作,去年起,雙方還建立季度工作會議的制度,探討提升金融業經營能力,研究防範銀行風險及執行各項監管指引等,維護金融大局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銀行公會表示,儘管今年銀行業盈利或會回落,但在經濟放緩下也屬正常,但呆壞賬仍處於低水平。
呆壞賬降至低於1%
事實上,銀行業十年來面對嚴峻的挑戰。總結經驗教訓,配合金融監管要求,如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加強反洗錢反恐融資的力度等,銀行業改善了盈利能力。澳門銀行業呆壞賬仍處於低水平,這在很多地方不多見。呆壞賬率由回歸前曾高至20%,至今已低於1%。資本充足比率維持在15-16%,比國際要求的8%多出一倍。甚至在經濟下滑時,市場一度擔心出現負資產,銀行公會認為,目前從還款比率看未有轉壞跡象,即使存在負資產也屬輕微情況。
對未來前景仍具信心,一方面,第三任行政長官將以傳承創新的施政理念發展,相信可帶領澳門走向第二個十年。同時,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迅速啟動,包括橫琴開發的推動、港珠澳大橋年底動工,以及中國GDP增長有信心保八,種種因素蘊含機遇,尤其《綱要》提到金融業合作,先行先試,對促進澳門金融業發展帶來機遇。雖無法預測未來經濟的變化,但因經濟取決於氣氛,相信二○一○年樂觀情緒恢復,經濟會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