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奇缺互相“侵蝕”資源難體現
兩個市場理論在澳行不通
由澳門房地產升溫開始,便出現了“兩個市場”的理論,指澳門房地產市場已分為主要面對海外的豪宅,及主要針對本地人一般民衆的住房。然而經過實踐後,“兩個市場”在土地奇缺的澳門並未出現,更甚者是行不通。
立法議員林香生指出:“近年建的新樓都是千三呎以上、三房一聽的豪宅。人人都想着海外市場,兩個市場沒出來,祇有一個海外市場,沒有本地市場,賣來賣去都是舊樓,新城市過百萬,四、五十年舊樓都過百萬,好誇張!”
“兩個市場”的理論去年吹到香港,有立法議員更以名牌手袋與一般手袋比較為例,指各取所需,彼此並不影響。毫無疑問,從需求的市場看,絕大部分商品都有不同市場及對象,世上衆多地方的房地產市場確有“兩個市場”,但對澳門而言,卻不是那回事。
從供應的角度看,名牌手袋的生產不會影響一般手袋的生產,但不同級別樓房都有“土地”這共同的生產元素。對於很多土地充裕的地方,不同級數的樓房不會互相 “搶佔”土地,市中心建了豪宅,一般樓房可退至郊外。但澳門土地奇缺,“用一幅冇一幅”。豪宅盈利高,供應商在商言商不停供應,豪宅市場正一步步霸佔寶貴的“土地”,即一步步“侵蝕”一般平民房的市場及資源。澳門地方小,平民房退無可退。當局必須調整政策,平衡發展,不然澳門平民房供應將越來越少,或成本越來越高,最終並不“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