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飆升離譜 住屋難惹民怨
學者籲多建社屋穩定社會
樓價飆升脫離了普羅大衆的承受能力,公共房屋追不上需求,住屋難、上車難成坊間最“火爆”議題,也是民怨之源。理工學院公共行政課程系主任陳卓華指出,特區政府無論出於福利或政治考慮,都應多建社屋解決住屋難,穩定社會。
增公屋呼聲高唱入雲
翻開近年報章、網上討論區,甚至在立法會、茶餐廳或特首巡區的座談會,房屋問題均是最“火爆”的議題,民粹叢生,不論政府推出如四厘補貼等措施,也被視為 “托市”、“利益輸送”。大量增加公屋的呼聲高唱入雲。陳卓華表示,由過去經屋上樓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甚至百分之十多一點可見,澳門的公共房屋問題不在經屋,而是針對低收入人士租賃的社屋。新加坡、香港基於福利及政治考慮,推出大量的廉租屋,以解決貧富懸殊問題,維持社會及政治穩定。社屋的福利價值很高,香港廉租屋佔總體住屋百分之五十,新加坡“組屋”更佔總體住屋八成以上。
令中下階層安居樂業
陳卓華指出,儘管政府推出四厘補貼等措施,但澳門樓價太貴,動輒二、三百萬元,供樓壓力很大,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才能應付;租賃市場也隨着樓價升跌,波動也很大。 “樓貴、租貴,政府又唔幫,中下階層便有怨氣,變成了計時炸彈,若政府推出不好的政策,便會有政治動盪。他認為,只要中、下階層能安居樂業,自然支持政府,達至社會穩定。”
資料顯示,七成多澳門居民住在私人物業中。陳卓華稱這不是反映社會實際問題的數字,因為很多樓房是上一代或父母的物業,更甚者是唐樓,擠逼及居住環境並不太理想,更滿足不了年輕人結婚、獨立居住等的要求。
政府應“兩條腿走路”
隨着澳門人口老化,新移民不斷增多,貧富懸殊惡化,澳門政府應“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不用太干預屬自由市場的私人房屋市場。另一方面從福利及政治考慮,大力興建社屋,照顧低收入人士,比每年“派錢”的短期措施效果更好,可增加澳門人尤其是新移民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