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瑞權:違法行為須明確
促加強宣傳免引起爭議
【本報消息】身兼立法議員、建造商會副理事長的麥瑞權表示,《預防及遏止私營部門賄賂》法案宣傳來得太遲,加上法案並無明確何謂“違法行為”,對工種複雜的建造業來說,日後可能衍生灰色地帶。當局應深入了解各行業最容易影響公平競爭的因素,並明確違法行為及簡單明確地展開宣傳,以免將來引起各種混亂及不必要的訴訟。
難以概括百業情況
麥瑞權表示,《預防及遏止私營部門賄賂》法案的實施,將有助規範本澳營商環境及維護公平原則,方向及立法意義是肯定的,在有關法案推出前,廉署已較主動接觸各行業團體及聽取意見,宣傳手法亦較以往靈活及具彈性,但認為當局宣傳法例工作來得太遲,同時對各行業、尤其建築業界的運作及行業傳統的了解未夠深入。
他表示,建築業本身有其特性,且工種複雜多變,不能將其他產業概念套用在建築業上,如業內年尾慣常出現的“炮金”,一向是建築行業的傳統,更難以界定是否屬於違法行為。此外還有更多複雜因素,難以概括地反映實際情況,加上從業員流動性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關法案並無明確違法行為,日後可能衍生不少問題。既然法案經已正式執行,政府如要有關法律發揮作用,應在宣傳手法上多下工夫,以簡單易明方式或小冊子開展宣傳。
當局推行私營領域反貪法案,目的是預防為主,麥瑞權認同預防的重要性,因此認為法案條例更加要清晰、宣傳到位、執法者以身作則最重要,尤其政府工程中,需要更嚴格執行反貪條例,以免出現任何不規則及違法行為。
明確解釋釋除疑慮
他表示,現時有關法案只是概括性定義違法行為,如何才算觸犯法例並無明確準則,認為在執法過程中,可能存在更大的想像空間,尤其不同行業在不同環境下,相同的問題可能出現不同解釋。麥瑞權指行內正擔心該類情況出現,故強烈要求廉署針對不同行業,邀請專家學者了解各行各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以及最容易影響法律所指的公平競爭因素,並應該在法例上明確指出,只要解釋明確,便可釋除業界的疑慮,亦可以避免將來引起混亂及不必要的訴訟。
有消息指廉署現時已收到個別投訴個案,相信已有基本資料判斷某些行為是否違反今日生效的私營賄賂條例。麥瑞權認為當局可以適當公開有關資料,即時堵塞漏洞,同時直接通知當事人,明確指出有關行為在三月一日後可能觸犯法例,以免令問題惡化。他指當局強調以預防為主,但相關的宣傳卻未能配合此目的,加上當局對各行各業內部運作較為陌生,擔心是否有足夠人手及決心應付日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