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林圍居民有意遷居
茨林圍大部分原居民早於十多年前已“上樓”,現時圍內尚餘不足五十戶人家,且大部分因居住條件差早有遷居念頭,亦樂意配合政府的城區發展規劃。若獲政府合理安置便即遷走,以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素質。
茨林圍的由來,圍內居民多認為是荷蘭人在此種植馬鈴薯而得名。根據文獻記載,十七世紀初,日本嚴禁信奉天主教,不少日本天主教徒為逃避政府捕殺,逃至澳門並在現在的茨林圍一帶聚居,並參與興建聖保祿教堂。因為他們在圍內種植馬鈴薯作糧食,便有了茨林圍這名稱。
現時圍內大部分村屋已人去樓空,僅餘約五十戶人家。有些村屋已倒塌,有些已重修或重建一新。圍內約三分之一的原居民已於十多年前“上樓”,有些並非原居民,所住村屋沒有水電供應,需自行“拉喉駁水”,長長的水喉尤如“放風箏”。現時住戶絕大部分均有遷居念頭,期望能與政府協商解決搬遷安置事宜,盡快遷出,藉此配合政府城區發展規劃。
雖然現時的茨林圍建築並沒有保留價值,但卻是考究圍村的重要歷史見證。有老居民建議政府統一拆卸,然後按圍村的環境佈局重建,劃一安置圍內居民,統一、規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爭拗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