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基平民大廈年內重建
盡量保留原建築物良好設計元素
【本報消息】隨着上半年完成租戶調遷,當局將公開招標重建筷子基平民大廈,並於年內動工。重建後,筷子基平民大廈的單位將由二百四十個增至七百個,預計可於二○一二年落成。當局重申,重建是為提升土地使用率,增加社屋供應量,優化區內的交通及社會設施規劃,回應社區人口增長的需求。在規劃設計新社屋時,當局會盡量聽取民意,採用及保留原建築物好的設計元素。位於該大廈旁的土地廟將原地保留,現有住戶及商戶亦將獲原區安置。
設施老化使用率低
房屋局長譚光民、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劉榕、建設發展辦公室建築師馬文俊等昨向傳媒介紹筷子基平民大廈的重建計劃。
已有三十年歷史的筷子基平民大廈,是特區政府優先重建的社屋項目之一。該大廈由六座樓高六層的建築物組成,共二百四十個單位,於一九八四年初入伙,現有二百一十六個家團約五百五十人居住,其中七十五個家團有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
劉榕表示,過去三十年,房屋局投入大量資源定期維修保養筷子基平民大廈,隨着樓齡增長,建築物已逐漸老化,相關設施亦未能回應租戶的需要。而且大廈周邊環境、步行環境欠佳,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土地使用率偏低。特區政府為回應社會對公屋的需求、優化該區的居住環境及社區設施、提升公屋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有效提高土地資源使用率,決定重建。
單位大增優化生活
根據當局設計規劃,重建後的筷子基平民大廈將由三座樓高廿五至三十層的塔樓組成,重建後樓高約八十米,提供七百個社屋單位,其中一房廳單位佔七成、兩房廳單位佔兩成五、三房廳單位佔百分之五。大樓將配置平台花園、公共庭院及康體設施,另外規劃有兩層面積共七千四百四十四平方米的裙樓作為社會設施,及建造三層地庫公共停車場,提供約二百個私家車位及二百個電單車位,紓緩該區的泊車壓力。藉着重建優化大廈兩側的行車及行人空間。
筷子基平民大廈的建築設計曾獲國際大奬,有社會人士期望保留該建築物。劉榕重申,透過重建不但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社屋供應,還可優化筷子基區內的交通及社會設施,配合區內人口增長。社會人士提出的意見,當局在設計過程中已納入考慮,並要求設計的建築師吸納民間的意見,盡量保留現有建築物較好的設計手法和元素。重建將公開招標,預計今年內動工興建,二○一二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