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數據質疑外勞搶飯碗壓工資說法
徐偉坤促檢討外勞政策
【本報消息】立法議員徐偉坤指外勞“搶飯碗、壓工資”的說法值得商榷。認為外勞創造就業,提升工資,外勞政策是澳門發展的重要元素,及不可或缺的政策,飽受勞、資批評,足見執行出現偏差,亦有不公平現象,政府必須檢討,並將外勞政策制度化。
就社會及有立法會議員提出“還職於民、驅外勞、保就業”的口號,及外勞“搶飯碗、壓工資”的說法,徐偉坤不認同。他引述其搜集的數據指出,澳門回歸後四年,外勞數字由一九九九年約三萬二千人一直下降至○二年約二萬三千四百人,同期的失業人數由一萬三千二百升至一萬三千七百,收入中位數由四千九百二十元(澳門元,下同),跌至四千六百七十二元。由此可見外勞減少,澳門居民的“飯碗”卻沒有增多,工資不升反降。
然而,○三年開始至○八年,外勞人數由約二萬四千九百人,倍增至約九萬二千人;同期的失業人數由一萬三千一百減至一萬○一百,○九年更跌至九千九人;收入中位數由四千八百元增至八千元,○九年更達至九千元。說明外勞人數雖明顯增加,失業人口卻減少,工資中位數持續上升。
徐徫坤分析,澳門GDP由一九九九年約四百七十三億元,倍增至○八年約一千七百二十億元,證明澳門的經濟總量必須由“人力”支持,外勞為澳門經濟作出貢獻。外勞政策只會創造職位,提升工資;外勞“搶飯碗、壓工資”的說法,值得商榷。外勞政策是澳門發展的重要元素及政策,但飽受勞、資批評,勞工局主管“兩面不是人”,足見執行出現偏差,產生大企業可擁有大量外勞,中小企卻申請難的不公平現象。政府必須檢討,將外勞政策制度化、規範化及透明化。鑑於澳門超過八成企業的僱員人數少於四人,徐偉坤呼籲政府讓每一企業至少可有一名外勞以維持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