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生探討三區域可持續發展方案
旅院倡整合資源活化文物
【本報消息】旅遊學院於本月中舉辦了“澳門文化遺產整合設計工作坊”,讓旅遊學院及江蘇省江南大學的學生,共同為本澳三個區域設計文物保護及活化方案。
三個研究區域包括: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黃色空置建築的可適性利用設計;益隆爆竹廠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白鴿巢前地至十月初五街、康公廟一線公共空間與街道景觀整治性再利用。
工作坊為酒店管理學士學位課程設備及財產管理科的學術活動。期望學員透過對以上三個區域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文物保護及活化方案構思,增加本澳旅遊景點,有助於提升本澳的旅遊承載力。旅遊學院兼職講師樊飛豪博士及黃俊億講師,帶領酒店管理學士學位課程三年級及文化遺產學士學位課程四年級學生,與由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與建築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朱蓉及吳堯帶領的十一名學生,以小組形式對三個區域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實地考察測繪區域建築、街道景觀及公共空間並對市民及遊客對區域的發展期望作問卷調查。藉着一連五日的研究探討,為三個區域設計出文物保護、區域活化及經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學員們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天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就三個區域的未來發展作出多項提議。他們認為要確保可持續發展,必須提升區域的文化互動性及公衆參與程度;首要改善區域附近交通網絡及停車設施。十月初五街因鄰近其他澳門文化遺產,可考慮將街道作步行街,加設觀光指示及導賞設施,與大三巴、白鴿巢前地以至康公廟一帶一併組成歷史城區環路,啟動社區經濟發展。從問卷訪談中,大部分居民希望能與旅客共享本澳豐富的文化遺產,因此學員們提出鄭家大屋及益隆爆竹廠除可改建成歷史博物館外,亦可預留空間建公園休憩設施、圖書館及為文化藝術交流提供場所作粵劇等藝術表演。另在範圍內開設茶座或特色餐廳,額外的經濟收益可用於建築物的維護。提案現階段只屬學員們的初步深討,但經過更深入的研究及諮詢,可望有助文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