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時間掀小風波
立法會昨晚以十八票反對、六票贊成下,推翻有關在今、明兩天的施政方針辯論會議將議員首輪發言時間由原十五分鐘壓縮至十分鐘的動議,即維持每位議員的十五分鐘發言時間。 顯然,立法會執委會之前已擬定了相關「遊戲規則」,這就是每天施政辯論會議由下午三時至晚上八時(中間有三十分鐘小休),以及在首輪發言每個議員有十五分鐘時間。這個遊戲規則在之前會議都順利運行,為何昨晚有動議要修訂呢?皆因昨晚八時結束一連兩天就社會文化司範疇施政方針辯論會議時,在二十五個報名發言議員,有二十個作了發言,卻有五個議員再無發言時間。於是乎,報了名但未能發言的間選議員陳澤武要求主席劉焯華解決此問題,並建議將議員發言時間縮短為十分鐘,以便讓每位議員都有機會發言。 但多位議員不認同壓縮發言時間,有些議員指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回應時間太長。亦有議員指施政辯論的發言時間已由過往三十分鐘壓縮到現在十五分鐘,不應該再壓縮。也有議員指十分鐘時間不足以陳述,甚至連開場白都不夠。 一如議員所言的,造成議員未能全部發言的主原是在於社文司官員回應時間過長,這以主席劉焯華計算,在昨日四個半小時間會議中,議員發言用了兩個半小時,官員回應就用了兩小時。 問題是,官員的回應卻是許多屬技術層面或資料提供,又或太具體地解說部門工作,諸如此類狀況其實不是施政辯論,也就是未能產生政策層面討論的效果。 這或許是張裕剛任社文司長,亦首次到立法會列席施政辯論。而亦由此顯示張裕對其管轄事務還未真正上手,全盤政策尚未了然於胸。亦因此,他不斷由各局長回應,但局長卻不是主控政策或決策層面的官員,他們更多只掌管事務性工作。所以,也導致辯論會議只是糾纏在一般執行層次,甚至成了官員介紹或講解部門工作。 另一方面,作為主持會議的主席亦有點責任,就是未能有效控制會議狀況,事實上,主席應將會議引導至政策層面辯,而不是一言不發的任其「順流逆流」。 綜觀這兩天社文司施政方針辯論會,議員與官員互動不足,亦達不到有質素的辯論。 本報記者 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