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倡澳台組產業智庫小組促經濟
兩岸政治談判可創澳門模式
【本報消息】有台灣學者指出,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澳門與台灣宜朝互動正常化、關係制度化的方向邁進,建議兩地政府的對口機構加強溝通、促進合作,經濟上共組“產業智庫諮詢小組”,兩地民間繼續深化交流合作。並指出,澳門於兩岸關係中獨特的平台作用,依然珍貴,甚至可以再度發揮“先試先行”,創立兩岸關係政治談判的“澳門模式”。
澳仍是兩岸重要中介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港澳處”前研究員、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林碧雲來澳出席“基本法與澳門特區的第二個十年”學術研討會時表示,近年兩岸關係改善,澳門民間團體亦受鼓舞,紛紛組團到台灣交流考察,澳門中聯辦官員隨團來台參訪的次數及層級均提升。澳門政府宜正視機遇,更積極地推動有效合作、互動,促進台澳關係進一步發展。首先,她指出澳台在勞務合作、教育合作、司法協助等方面,有着“先行先試”的經驗,正如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所言,澳門在兩岸關係中“先試先行”的角色,是珍貴資產,不宜放棄,澳門仍是兩岸間的重要中介。
經濟合作可促澳多元
在經濟上,林碧雲表示,台澳經濟的互補性多於競爭性,雙方不僅可以往來貿易,還可以透過投資合作方式共同開發。台灣在文化創意、會展、環保、家居廢物回收、科技、醫療保健、志工機制、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澳門人士極有興趣;台灣則對澳門推動農特產品、旅遊、會展等發展,相當積極,故建議由雙方專家學者組成“產業智庫諮詢小組”,就政府選定的產業項目“一年交流、兩年洽商、三年合作”,推動雙方的產業合作更迅速有效。這也有利於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化。
林碧雲認為,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提出的“全面推進澳台各領域的交往和合作”、“為在台學習和工作的澳門居民提供服務和便利”,都需要設立相應的服務機構和聯繫管道。為此,她認為:(一)要提升台灣駐澳機構的地位、功能和人員待遇;(二)澳門在台灣設立功能相仿的專責機構;(三)簽署合作協定;(四)安排高層人士的互訪與往來。然後再規劃和協商“吸收台灣發展經驗,造福台澳兩地民衆”的進一步做法。
台澳關係要與時俱進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朱甌認為,從“一機到底”,到海協會在澳門設立辦事處;從同意台灣政界人士來澳參與活動,到容許澳門特區政府部門官員到台灣辦展覽、參加研討會、參訪考察,與台灣有關方面交流;從擴大台灣頻繁的交流活動,到樂見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直接受理“入台證”申請手續,反映澳門在涉台事務方面的政策和表現,絕不保守。隨着兩岸實現大三通、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台澳關係要與時俱進,重新定位,尋找新的中介平台,實現角色轉換。他不諱言,兩岸於高度敏感的政治性談判方面,可以考慮在澳門提供一個溝通聯繫、凝聚互信的平台,再度發揮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的傳導作用,再創一個政治談判的“澳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