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穿梭澳門大街小巷
《澳門街》
作者:胡紀倫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
澳門的城市外貌不斷變化,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想緬懷逝去的風景,以及街頭巷尾的人情味。在一些建築物悄然消失的歲月裡,幸得攝影發燒友的幫助,利用鏡頭,為澳門留下一些記錄,這些照片多少都能勾起人們點滴的回憶。
《澳門街》一書,輯錄了一些舊照,並附以作者對景物的認知和有感覺的文章,帶大家認識這些建築物背後的歷史淵源。例如在“亞婆井前地”一節裡,就中葡文對照,介紹了當時流行的民謠:“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雖然文中沒有說及哪種語言才是譯文,但看葡語民謠每句句尾都押韻,格式相近,而且過往葡國人都在這帶生活,相信民謠是出自葡國人手筆。書中亦有提到一些資料:“亞婆井卻是純粹的葡萄牙式公共水泉,與葡萄牙城市和鄕村中的相似,但它的裝飾比較簡樸,規模比較小。”在此,也讓我們約略知道當時該區的城市風貌。
全書的文章主要依據澳門半島的五個堂區來劃分,單看目錄,便很清楚看到大堂區、聖安多尼堂區、風順堂區、望德堂區和花地瑪堂區的字眼。每個堂區的主要建築物便如數家珍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每篇所附的照片總能讓人緬懷一番。而作者的用意,正如書中前言所述:“本書不期望跟上現代的步伐,而是設法帶讀者在澳門的街道裡散步。讀者可以親身去澳門的大街小巷,也可以神遊其中。我希望讀者能因此增進對澳門的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書中的照片解說豐富,除了建築物的來歷典故外,一些較著名或已經被人們遺忘的街名巷里,作者也作了輯錄,並以淺顯的文字說明這些街巷的歷史。例如聚龍里和天通街,兩街名的葡文譯意是苦力里與苦力街,作者很坦白地說“澳門寧願忘掉它們的歷史。19世紀末,天通街和聚龍里是從中國輸出苦力的渠道的一部分,數萬名苦力被拐賣到外國,在甘蔗種植園、工厰等地方勞動,生活與奴隸無異。了解這些街巷的歷史,有助於了解澳門問題的根源。”
聚龍里的“龍”,就是葡文街名裡的“苦力”,雖然在街名裡讀出了歷史中黑暗片段的回憶,但無疑令我們更能深刻體驗過往澳門的生活。現今聚龍里已難找到販賣苦力的痕跡,至多只能在街名裡勾起苦力勞動的幻想。澳門的其他風光景點,讀者同樣可以在書中暢遊。
藍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