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新校開支不轉嫁學生
本地生學費不調升 外地生待商討
【本報消息】澳門大學新校區預計將於三年內啟用,嶄新的校舍、先進的設備、不斷增加的規模,澳大要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校長趙偉表示,新校區的運作成本勢必增加,但通過政府資助及澳大發展基金會的支持,有信心增加的成本不會轉嫁到本地學生身上。至於外地學生學費是否調整,有待商討確定。
介紹學校最新發展
昨日上午十一時半,澳大校長趙偉、新聞及公共關係部主任張惠琴,於該校中葡樓會議室與傳媒茶叙,暢談學校最新發展方向。有社會意見指搬遷後的澳大,學生規模增至一萬人,擔心生源得不到保障,趙偉解釋,所謂學生規模由現時七千人增至一萬人,主要包括新增約一千九百名本科及一千三百名研究生,但此增幅將平分至本科四年、碩士兩年、博士三年分階段實現,因此預計遷校後每年擴招本科生四百五十人,其中約四百名本地學生,研究生約每年增二、三百人,預計至二○一七年才達至全校一萬學生的規模。新校區將新增生命與健康學院,另一新增學院的研究方向暫未確定,但兩學院的籌備委員會將於下半年成立,經一、兩年時間認真籌備開辦課程。
學費僅隨通脹調整
趙偉表示,隨着校園面積大幅增加,新校區總體運作費用增長不可避免,倘能得到政府及去年底成立的澳大發展基金會的充分支持,預計增加的成本不會轉嫁到本地學生身上,學費僅會隨通貨膨脹調整,但不會因使用新校區以致學費“大漲特漲”。至於未來會否仿效鄰埠,區別本地或外地學生劃分兩至三級的學費標準,校方將充分聽取意見後作決定。他透露澳大發展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募集二至三億元資金,繼續爭取社會各界對該基金會的支持,是學校近期的工作重點。
基金非但為大學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利保障,亦成為大學與社會的良好互動平台。趙偉指出,世界知名高等院校的大學基金會,對提升學校聲譽有積極影響,大學可以因應自身發展的需要,自由分配使用社會捐贈,對學術研究甚具推動作用。
重視教員師德標準
作為學校高層管理人員,趙偉特別細述教員管理改革。為了全面提升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校方去年對新入職的教員實行 “六加一”制度,倘教員進入大學六年後,仍不能勝任職務,經續約一年合同再不稱職,必須“另謀高就”,此“非升即走,海外審評”的晉升機制,趙偉形容是確保大學團隊質素的重要改革。此外,教員的師德標準亦在改革之列,對大學教師的道德要求,應比普通公民嚴格。問及學生請老師吃飯、給老師送禮,會否引起利益衝突?趙偉笑言須交由全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屬於澳大教師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矩,稍後將展開培訓。
發展“澳門學”研究
近期校方另一工作重點為發展“澳門學”研究,作為該校人文學科打響研究品牌的重要方向。趙偉認為,能將對某個地方的歷史研究發展成為一門學說,並非所有城市都能如願;這門學說與城市所在地、政治經濟地位沒有原則上的關係,“澳門學”為研究人類文明的互動模式,提供有意義的啟示和借鑑,故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澳大將整合人文學科力量,深入探討,體現其研究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