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的十大問題
本文將探討澳門學的定義、名稱、內涵、問題、方法、特點、硏究隊伍、澳門學著作的出版和翻譯、澳門學的角色、澳門硏究中心的角色等問題。
一、澳門學的定義。
澳門學的定義可以是:中外學者對澳門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敎育、歷史、社會等方面的學術硏究。或者說應該是其它什麼樣的定義?
二、澳門學”和“澳門硏究”是否可以混用。
其實“澳門學”和“澳門硏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前者的外文翻譯為Macaology,後者為Macao Studies;前者聽起來有些玄妙,後者比較平實;前者少一字,後者多一字。如果為了讓人感到震撼、感到一種對奧秘的探索,可能稱“澳門學”會好一點。但是二者其實可以混用,可以不拘泥於什麼名字。如果說澳門學可以和其它學如國學、中國學(社會科學)、漢學(傳統文化)、敦煌學、上海學、蒙古學、滿洲學、西藏學、西域學、西夏學、紅學、突厥學、魯學、嶺南學乃至渤海學等媲美,因為這些學問裏仍然有很多的奧秘需要探索,那麼是否同樣可以說山西學(晉學)、廣東學(粵學)、廣西(桂學)、雲南學(滇學)等也可以成立,因為那些地方也有很多的奧秘需要探索。所以我們也可以建立這些類似的學術領域。 為了奧秘的探索起見,我贊成叫澳門學,但是澳門硏究也可以用。
須要理清學術含量
三、澳門學的內涵及其面臨的挑戰。
應該說澳門硏究或者澳門學的歷史至少應該從印光任、張汝霖著《澳門紀略》算起,即一七五一年,或者更早。但是澳門學沒有被大家公認為像紅學那樣的學科,是因為它還沒有發展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學術思潮、重要觀點、硏究方法;還沒有比較明確的、有些共識的看點(比如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社會方面有意義的事件)和亮點(比如理論方面的建樹、方法上的突破)等。換句話說,如果要寫一本澳門學概論,我們還不知道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在所有發表的有關澳門問題的無數的硏究文獻中,各自有多少學術含量,我們還不清楚。這些問題都需要理清。
四、問題意識。
不同的學科會有不同的問題意識。比如對社會學來說,我們會考慮到性別、族群、社會分層等社會問題,考慮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因素對一個個人的影響。澳門學本身有沒有自己獨特的問題,比如澳門認同、澳門模式?這些問題可以是不同學科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比如我們都關心澳門認同,但是可以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不同內涵。換句話說,不同的學科可以由自己學科所關注的問題,也可以有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和一些普遍問題的關係是什麼,比如和“一國兩制”、文明的衝突、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現代化、全球化、公民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是什麼關係?我們能否界定各個學科都有哪些問題需要硏究,這些問題又和人類普遍關心的問題有什麼關係?
要有克服偏見意識
五、方法意識。
社會科學通常用實證的方法(數據統計)、闡釋的方法(田野、訪談)、批判的方法(歷史——比較法)。那麼人文學科的方法呢?是否和社會科學的方法在交叉?也有實證的(比如統計在某位葡國作家的著作中某個字出現的頻率)、闡釋的(文本分析)、批判的方法(如女權主義)?如果說國學是自己硏究自己,漢學是海外硏究漢人的中國,中國學可能包括範圍要廣一些,但也是海外的硏究。上海學也是海外硏究。那麼,澳門學應該是中外學者的對話。當然其實所有硏究都應該是中外對話的。本地人、外地人、外國人由於自己的背景不同,對澳門硏究的角度、出發點不同,可能結論也會不同,也會有自己的偏見,這些結論如何對話、協調,偏見如何克服?澳門學的硏究者是否有這些方法意識、協調意識?如果沒有方法意識和相互借鑒的意識,其硏究成果的學術含量是要被打折扣的。
六、多學科、跨學科、學科交叉的特點。
澳門學的學科是多樣的,包括文、史、哲、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每個學科又有自己的具體硏究內容、理論和方法。拿社會學來說,或者更具體一點,有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犯罪學、博彩社會學、宗敎社會學、婦女問題、社會分層、族群問題等。那麼,各個學科對澳門的硏究都有哪些成果?有哪些不足?學科之間如何跨越、交叉,相互吸取營養?社會學在這些方面有一些嘗試,如政治社會學、歷史社會學就是將政治和社會、歷史和社會結合在一起的硏究。但是這還不同於社會學和其它學科在某一個問題上的對話,就是跨學科對話。這一點我們做得不夠。
缺跨領域學術硏究
七、硏究隊伍。
有多少人在作澳門硏究?現在何處?大學、硏究所、民間?中國、外國?他(她)們專業訓練如何?是否長期在作澳門硏究,還是作為副業?硏究深度如何?只是提出問題,還是在理論上探討,還是着重問題的解決辦法?訓練有素的硏究人員的缺乏是一個重大問題。澳門硏究需要更多的碩士、博士。澳門大學社會學至今沒有開碩士課程,更不用說博士課程了。澳門硏究中心應該考慮招收硏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澳門學如何建立自己的學術隊伍,相互之間如何協調?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澳門學的質量。
八、澳門學著作的出版和翻譯。
地方硏究成果在國際上如何出版,這個困難也需要克服。國際學術期刋或出版社通常有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地區硏究如果不能和其領域或興趣接軌,則很難在上面發表文章或者書籍。這就要求澳門學的著作要和國際接軌,甚至引領國際硏究的潮流。
包容心態打造平台
另外,澳門學的硏究者也要開發自己的期刋和學術專著的出版市場。比如,開發自己的高水平期刋,如MSSCI,或者讓《澳門硏究》轉化為MSSCI期刋?當然,無論是期刋文章還是書籍,雙向匿名評審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只要是經過雙向匿名評審的著作,無論是在澳門、香港、台灣還是大陸出版,都應該給予和海外出版同等的重視。這一點要在大學敎授升等時體現出來。當然,海外著作出版的要求由於競爭者衆,困難也會加大,質量要求可能也會更高。但是這並不等於在本地區出版的著作質量就一定不高。只要經過雙向匿名評審(評審者應該是該領域硏究的海內外專家),我們對其質量就應該給予承認。這旣是一個自信心的問題、有關自尊的問題,也是一個如何克服後殖民心態、東方主義的問題。澳門學的硏究者和學術的管理者能否在這個問題上取得共識?
還有,由於澳門文獻散見於葡文、中文、西班牙文、荷蘭文、英文、法文等多種語種,而且還有古文和現代文之分,多數硏究者或許只懂其中的一兩種文字,這就需要大量的、有質量的文獻翻譯。那麼這些工作由誰來做?這是一個難題。
要應用到實踐中去
九、澳門學的責任:兩個角色。
首先,澳門學要增加我們對澳門各種問題的認識,讓澳門硏究和內地、國際上對同類問題的硏究接軌。要出版學術著作、要在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要有理論建樹。其次,澳門學要影響社會變革。比如,如果有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擦窗戶的工具,這是用來擦高層樓房那些用平常的工具所無法企及的窗戶的。如果這種工具沒有被應用到實踐中去,只是申請了專利,沒有厰家去製造這個新工具,這個創新是沒有意義的。
同樣,如果我們已經通過硏究知道了某個社會問題如何解決,但是沒有足夠的社會輿論與政治家的決心,我們的硏究就會被束之高閣。所以,硏究者不光要硏究,還要考慮自己的硏究成果如何才能變為現實。這裏有兩個可做的事情。第一是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製作紀錄片、寫大衆化的書。第二是組織NGO。這是公共社會學的概念。當然,上述這個硏究者和行動者(程度不同)的角色需要小心拿揑,因為硏究應該是比較客觀的,需要專業的操守,行動則是以自己的價値觀所主導的。對上面這個硏究和實踐的角色,學者有無共識?
明確統籌推動主體
十、澳門硏究中心在澳門學的建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澳門大學的澳門硏究中心可以或許也應該是澳門的智庫之一,可以承擔政府的硏究課題,向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和諮詢。這是角色之一。但是這種硏究應該建立在雄厚的理論和實踐的硏究基礎之上。所以,澳門硏究中心的第二個(或者說是第一個)角色是學術硏究。它應該是澳門學的重鎭,澳門硏究的領頭人,應該能夠凝聚海內外的各種硏究力量,讓澳門學躋身於世界學術硏究的前沿。所以說,澳門硏究中心應該扮演好旣是智庫又是學術硏究的重鎭這樣一個角色,尤其是後者。特區政府和澳門大學在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都應該給予澳門學更多的支持。
總之,套用一句老話,澳門學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成功與否,需要看硏究者自己的學識與膽識,更要看領導者的決心與領導藝術。我們為它祝福。
郝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