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國際研討會開幕
澳大訂研究規劃打造文化名片
【本報消息】一連兩日舉行的“首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昨開幕,澳門大學制訂了澳門學研究規劃,爭取三至五年推出高質量成果,將澳門學打造為文化名片,發展成為國際認可的重要學科。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認為,研究發展“澳門學”,有助加深社會大衆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增加居民的歸屬感及凝聚力。
發掘本土文化內涵
研討會由澳大、澳門基金會、歐洲研究學會、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及澳門學者同盟合辦,開幕儀式昨日上午九時於澳大圖書館演講廳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盧樹民、中聯辦文教部長劉曉航、澳基會主席吳榮恪、澳大校長趙偉、北京外語大學副校長金莉、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澳基會行政委員吳志良、澳大副校長馬許願、歐洲研究學會主席麥健智及澳大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郝雨凡出席主禮。儀式上,澳大向加入研究“澳門學”的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長濱下武志及吳志良、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長錢乘旦頒發兼職教授聘書。
“澳門學”是一門以文獻檔案、文化遺產為基礎,以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為研究對象,尋找澳門模式
澳門精神的國際性、綜合性學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澳門學者提出了建設“澳門學”的設想,並就“澳門學”的概念、內容、方法和意義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建立“澳門學”,把研究澳門問題提升至更規範、更廣泛的國際學術層面,讓澳門文化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及效應,漸在學術界形成共識。以全球視野及學科理論,發掘澳門文化內涵,探索不同文明在澳門“互動相生”的形態、特質和效應,是“澳門學”的主要任務。
趙偉致詞表示,“澳門學”的深化研究,不但可以提升澳門的國際水平,亦可為社會不同問題提供歷史、理論的解釋與策略,為解決社會尖銳問題做好準備。
增加歸屬感凝聚力
張裕認為,研究發展“澳門學”有助加深社會大衆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增加居民歸屬感和凝聚力。但“澳門學”涉及澳門中西文化匯聚的背景,尤其是傳世的史料文獻既以葡文撰寫居多,又有部分是中文,即使文化部門屬下的檔案館、圖書館有關的葡譯中或中譯葡的文獻也不多,相關研究並不簡單,需要社會各界有心人共同努力。
研討會邀得八十多位來自內地、葡萄牙、美國、德國、巴西、意大利、日本以及台灣、香港及本澳學者聚首,就“澳門學”的學術模式、學科建設、學科發展等問題開展討論、交流,展示近年“澳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會議分澳門與澳門學、澳門學的學科特徵與學科體系、全球視野與國際關係中的澳門、澳門文獻整理與史料發現、澳門歷史與文化、澳門宗教與社會六個主要課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