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個人進修工作經驗
張裕:機會常在莫小看自己
人說時下的青年人多抱怨,社會階級流動性低,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昨應邀出席學聯講堂,與學生“閒話家常”,以自身經驗告訴青年人——每一個時代都有機會,人要感恩、惜福,不要小看自己,要不斷進修,自我提升。
出席慶祝學聯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動的張裕指出,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的三十年間,澳門青年面對很多不同的機會。八十年代初期,澳門升讀大學並不容易,完成高中也不普遍,與現在有天壤之別。然而澳門教育也藉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恢復對港澳招生,出現飛躍發展,社會多了一大批大學生,不少在內地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澳門發展的主要力量。除大學外,此時更興起“業餘進修”,不少校外課程、內地大學遙距課程,為澳門培養了衆多良好的師資,加上“回歸效應”,又掀起讀葡文夜校的熱潮。
十九年間不停進修
張裕一九七五年高中畢業,當了幾年老師,正好趕上這個“火紅年代”,參與了時代變革,實現了自我提升。張裕自言在進修方面“算勤力”,由一九八○至一九九九年的十九年間從未間斷,每晚往返路環的讀了七年葡文,另取得兩個學士學位、一個碩士學位,包括用了兩年時間完成葡文的公共行政課程。可惜由一九九九年擔任廉政專員至今,逼不得已停止堅持了十九年的進修之路,“未來日子不容易有時間進修,但我會用其他辦法,保持提升自己。未來有時間、有機會,仍想學自己喜歡學的東西。”
九十年代澳門着手為回歸作準備,法律本地化、公務員本地化、中文合法化給予澳門年輕人難得一遇的機會,現在不少官員便在這“黃金期”進入政府並擔當重要職位。張裕因懂葡文便加入了政府,成為公務員本地化的一員。他通過不斷努力、進修提升,由最低的職位做起,晉升至組長、廳長、海島市政廳副主席,回歸時獲委任為廉政專員,去年更擔任社會文化司司長一職。他說:“由最低到最高,有機會擔任更高、更重要的職位,我唔覺這好威、值得炫耀,祇想跟學生閒話家常,分享經歷。意思是,不要小看自己,祇要努力,隨時有很大的發揮機會出現。”
訂定計劃逐步實現
時下很多人批評青年人不喜歡唸書,沒理想、沒規劃。張裕形容讀書如自助旅遊一樣,要逐步實現計劃。青年人能有遠大的理想、志向更好,不然的話,可定下細小的計劃及目標,逐個完成後鼓勵自己,促使自己不斷進步,累積下來的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在別人眼中,張裕是高官,高不可攀,但他不認同:“自己祇是平常人,一個經常好努力的人,以前、現在、將來都是。自己不是聰明人,但是個希望自己不斷進步的人。亦要求自己不斷向別人學習,學晒別人的好嘢,自己水極都有限。經常認為自己最叻,傲慢、不合群、意見多多,人家不接受、也不歡迎你,難以提升。”
謙虛努力感恩國策
張裕強調不是“叻人”,與很多人一樣,碰上及受惠於澳門歷史大變革的機會,平步青雲,心懷感恩,“細心思考會特別感恩,一個好政策‘一國兩制’給澳門社會、澳門人很多機會。過去十年如此,未來十年的澳門也充滿生機,令我們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我們要惜福,成績、進步、發展均來之不易。“
澳門即將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張裕不諱言年輕人進入政府工作的機會比以前少,但在祖國支持、前特首何厚鏵的努力下,澳門的社會、經濟過去十年突飛猛進,打下了良好基礎,未來的機會仍多。
澳門人應充滿信心
就未來工作,張裕誓言會貫徹工作第一的宗旨,繼續做好本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期望澳門、澳門人能在發展中求精彩,精彩中求進步,“在中央的支持及澳門人的努力下,外人看好澳門的未來發展,作為澳門人應充滿信心。澳門雖然細,但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值得澳門人熱愛,值得大家不斷努力,把澳門打造得更美好!”
本報記者 甄慶悅 蔡美瑩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