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緩衝區外高層建築危及澳歷史城區
政府研城規法平衡發展保育
【本報消息】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表示,澳門成功申遺後,對世遺文物的保護和保護區內的建築物高度限制工作良好,但緩衝區以外高層建築物對整體景觀造成的影響,以及原有海港與內河港口商貿城市的特徵漸被破壞,危及澳門歷史城區的名聲。
高樓突起專家吃驚
對澳門世遺文物認知深入的郭旃,被問及澳門經過十年發展後是否有文物被破壞,會否感到遺憾時,郭旃表示,曾經有一年多沒有來澳,突然發現冒出新葡京一帶的高層建築感吃驚。他指出,國際上有一些高層建築不被社會接受,但後來漸被社會認同,例如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最初不被普遍接受,後來成為重要的城市象徵;超高樓蒙帕那斯大樓被指影響老巴黎市貌,最後遷往新區興建,老巴黎整體景觀才得以保存。
他表示,美與不美是主觀感受,但不是沒有客觀標準衡量公共環境相關的建築。建築物體量、色彩、外形等都與周圍環境有關係,總會有客觀的評審標準。至於新葡京一帶的高樓是否有類似艾菲爾鐵塔的前景?他不抱太大期望,指澳門四百多年港口城市的特點、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正受着較大干擾。
高層建築影響世遺
郭旃認為,成功申遺不是文物保護工作的結束,反而是開始,是向全世界宣誓承擔保護世遺的責任。澳門成功申遺後,在文物保護、保護區內建築物的限制工作良好,沒有違背承諾,但關注緩衝區的概念問題。緩衝區的作用是加強文物整體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安全度,但這個概念仍未固定和完善,隨時有擴大緩衝區的必要。目前,澳門世遺的標誌性建築如大三巴、東望洋燈塔等正受着緩衝區以外的高層建築影響,且破壞海港城市的特徵,澳門歷史城區確存在危險性。
如何解決高層建築對世遺景觀的影響,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劉榕接受訪問時表示,類似的例子如大炮台和東望洋之間一座高層樓宇,被專家指破壞整體景觀,但該樓宇已存在二、三十年,以澳門現行法律制度和社會氛圍,不可能用行政命令清拆,建議待樓宇失去功能、不適合居住時才拆建,再按新規劃要求適當降低高度,回復應有景觀。
研究立法年內諮詢
他表示,回歸十年社會發展迅速,原有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條例已難應付發展帶來的衝擊,必須從更現代化、科學化的規劃體系,整體系統性地規範城市未來發展,讓發展有序。因應建築物的體量、造型、色彩對城市空間的影響,民署早年開展澳門城市色彩研究,這對新項目和建築的審批提供參考基礎。目前運輸工務司範疇正開展城規法的研究和立法工作,能更系統化、制度化地引導和規劃未來建設項目。
至於城規法如何平衡社會發展和保育的問題,劉榕認為社會必須有一套完整、公開、透明的規則,以及系統化、制度化的程序,所有人都應遵從程序去發展和保護。制訂規則和程序時要關注一些重點,包括城市規劃的層次。除了總體規劃外,是否應有概念性規劃、分區規劃、社區規劃等。政府於○八年開始研究立法,爭取今年完成研究並公開諮詢,年底至明年初草擬法律文本。日前舉行的“城市發展與文物遺產保護”研討會上,世遺專家提出要重視澳門城市的原有特徵,以及視線走廊和景觀走廊,這將是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關注項目,希望社會共同參與,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