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閱讀傾向功利性實用性
從在成都舉行的二○一○年第二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了解到,中國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四點五本,遠遠低於周邊的日韓兩國,僅為日本國民年閱讀量的九分之一。而且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是功利性和實用性較突出。
中國人讀書量較低
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于友先介紹說,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全民閱讀調查,中國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僅有四點五本,遠低於韓國的十一本,法國的二十本,日本的四十本,以色列的六十四本。
除了人均閱讀量較低外,中國國民閱讀另一個讓人憂慮的傾向是“功利性和實用性突出”。據統計,在全國有限的人均購書中,八成都是課本教材;在各大書店的銷售統計中,教材參考、考試輔導類的書籍也佔了很大的比重。
在本屆書博會上,教輔教材、技術培訓、時尚雜誌等功利性和實用性的出版物同樣受到了讀者的青睞,而傳統經典、學術學識、文學名著等書籍相對受到讀者冷落。一些出版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說,很多出版企業都將教輔教材、技術培訓等出版物作為重要的利潤點。
傳承文明更新知識
于友先憂慮地說,一種新的“讀書有用論”正在悄然流行,非“有用”的書不讀,而“有用”的定義在這裡又變得非常狹窄。他說,功利性閱讀的泛濫是未來閱讀的敵人,它折射了世風的浮躁、浮華。
于友先說,閱讀應該是傳承文明、更新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基本方法。民族要發展、國家要振興,全民文化素質必須提高,必須將全民閱讀作為一項長期工程、基礎工程和國家工程。
據了解,早在二○○六年,中國曾專門發出了全民閱讀的倡議,很多地方也設立了“讀書節”或“讀書月”的活動,但全民性的國家“讀書節”“讀書月”活動仍然空缺。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