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學校教師日二千人聚首 資深工作者獲奬狀
黎鴻昇勉教師堅持教育使命
【本報消息】天主教學校聯會昨舉辦一年一度“教師日”活動,來自本澳廿六所天主教學校的二千名教育工作者聚首一堂。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向為教育事業不懈努力的教師致敬,並勉勵其繼續堅持教育使命,協助學生培育智慧、修身養性、追求真理、印證價值,讓“真、善、美”的種子開花結果。
開幕儀式昨日上午十時假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黎鴻昇,教青局代局長梁勵、善明會主席陳美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天主教學校聯會會長李益橋及香港慈幼會神父馮定華為活動主持剪綵禮。李益橋向各位嘉賓致送紀念品。
促真善美種子生長
黎鴻昇致詞時,向為培育佔全澳就學人口四成的天主教學校學生付出心血與青春的教師,為默默耕耘、循循善誘、堅守崗位的教師致敬。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人身有真、善、美的根源,憑藉這個信念開辦教育事業,希望讓“真、善、美”的種子生長、發芽,繼而開花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須進一步認清對教育事業、面對社會、國家及世界的使命感,衷誠合作、互相支持,尋求共同進步。
李益橋表示,今年的教師日主題是“活學主恩”,希望藉着同工的努力,不斷深化教育使命、願景、認識及意圖,在培育青少年新一代上取得長足進步,達至教育使命。
關注品德通識教育
此前當局透露有意規劃未來十年的教育發展藍圖,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蘇映璇接受訪問時,提出應重點將教育導向多元化的期望。澳門以產業多元為發展方向,教育應盡量為社會培養各類型人才,除吸取中、英、數等知識外,蘇映璇希望藍圖關注學生在品德教育、通識教育、公民教育等多方面的進步,鼓勵學生參與形形色色的社會事務,懂得以批判性的態度分析社會百態,判斷何謂“危”與“機”,從中提升學習興趣,學以致用。
青少年問題呈漸趨嚴重態勢,學校教育固然責無旁貸,但蘇映璇認為,社會是影響青少年行為的大染缸,解決問題有賴社會、學校及家庭攜手合作。抛卻因為社會環境複雜化引致的青少年偏差行為,時下青少年有好學、聰明、靈活等優勝的一面,澳門學生仍然是可愛、有才華的一群。但是否因為教育比較呆板,不適合學生思維發展?因社會灌輸成人化、拜金主義的價值觀,令學生在幼年時便須向成人看齊?家庭對子女不具備歸屬感,以致放學歸家、與家長傾訴的衝動逐漸式微?這些均值得各界反思。
主辦單位其後向八十七名服務教育界滿廿五年的資深工作者頒發奬狀,表彰他們對教書育人事業的不懈貢獻。馮定華神父主講題為“活學主恩——天主教辦學的精神及理念”的分享會,探索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