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兩岸四地廿九所大學生代表座談
張裕勉青年行萬里路拓視野
澳門大學學生會紀念“五·四”運動九十一周年系列活動之“求新求變,青年當先”分享會昨在旅遊學院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與兩岸四地廿九所大學的專科生共聚,暢所欲言。張裕坦言是個求新求變的人,喜透過遊歷豐富人生,“充電”後努力工作。寄語年輕人“讀萬卷書”外,應抽空“行萬里路”,擴闊視野,提升自己。
提高社會使命感
分享會昨日下午四時半舉行,張裕、澳門大學代校長馬許願、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紀念“五·四”運動九十一周年系列活動籌委會主席黃成彬出席,籌委會顧問葛帥主持活動。黃成彬致歡迎詞表示,今年是“五·四”運動九十一周年,以“求新求變,青年當先”為主題,很高興邀請到兩岸四地廿九所高校的學生相聚濠江,交流文化,通過研討、大型晚會、城市定向和拜訪教育機構等系列活動,探索和發揚“五·四”精神,提高當下青年人的時代感與心繫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多樣化的社會背景下互相了解與學習,增進各地大學生情誼,希望系列活動往後越辦越好。
張裕讚賞澳大學生會每年堅持舉辦紀念“五·四”系列活動,首辦至今走過十六個年頭,殊不簡單,希望來澳相聚的大學生們趁此機會,多與不同地方學生交流、溝通,搭建友誼的橋樑,共同求新、求變。坦言自己也是一個求新求變的人,喜透過遊歷提升個人能力,擴闊人生視野。廿多年公務員生涯中,每年假期必與家人及朋友遠赴不同國家及地區觀光旅遊,體會人生,鼓勵年輕人多利用餘暇出外暢遊,“充電”後更努力工作。
五分二內地升大
澳門地方小,卻居住着五十多萬人,人與人之間關係密切。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與祖國的關係更密不可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社會繁榮發展,回歸十年成功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偉大方針,廣大居民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在提升年輕一代愛國愛澳教育方面,政府積極推行不同舉措,每年約有五分之二高中畢業生到內地升學,教育部門支持社團及學校組織到井岡山等紅色革命根據地觀光,加深了解國情;二○一○上海世博會開幕後,教育部門也積極組織各校師生分批組團赴滬參觀。每逢特別日子,不少居民喜到軍營參觀,體會軍人生活,提高愛國熱情。
昨有大西北學生問到澳門與西北地區情況時,張裕透露,特區政府早與新疆有合作項目,就是由澳門有關方面支援新疆學院開辦旅遊英語課程,並支持當地開辦文化創意產業等課程,配合推動與開發大西北。又如○八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特區政府向災區支援五十多億元作災後重建,同樣表達澳門人向受災同胞傳達關心與支持,更體現了愛國情懷。
延五四愛國精神
黃竹君昨分享個人體會時稱,當下大學生身處幸運的年代,應好好珍惜,延續“五·四”以來的那份愛國精神,維護民族統一。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以身作則,促使年輕人發揚愛國精神,旅遊學院為此近年與內地大學加強交流,安排旅院學生赴內地貧困地區體驗生活,也參與高教辦組織學生赴內地開展的交流活動,並與本澳其他團體合辦交流營,鼓勵年輕人多聽、多聞、多了解國情,回報社會。
馬許願亦在會上讚賞此項紀念 “五·四”系列活動具積極意義,未來應持續舉辦下去,深受兩岸四地學生歡迎,祝願活動圓滿成功。
活動其間,大西北地區學生向張裕等贈送了“哈達”。出席嘉賓向發言的大學生互贈紀念品。
本報記者 許文權
暨大實習生 梁彥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