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0應變之道
陳傑榮
職場3.0應變之道
不少最初一無所有的企業家,在農業經濟時代以田地主的思維、在工業經濟時代改以資本家的思維,充分把握機會達至財務自由。上周抛出一個溫馨提示及問題給:在知識型經濟世紀,應否持守在舊時代成功的物本思維,或積極地改以人本思維以持續發展及把握機會再創輝煌?
欣聞有行政人員組建人才研究學會、房地產建築發展培訓學院及其他正籌備類似學會,培育領域專才,可見人本思維已生根萌芽。隨着知識型經濟世紀的到來,行政管理者及職員最想知的就是“職場 3.0”的應變之道。前殼牌石油公司總裁卡洛說:“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
隨時代應萬變
巨著《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 · 聖吉稱:“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可是學習得再快,也不及知識更新及時代變化速度,故必須比對手學習得快而巧。《易經》提出“變易”、“簡易”和“不易”。隨時代變化就是“變易”,超越時代不變就是“不易”。學得巧,就是要追求“簡易”,即是“應萬變”的本領,即學習能力。
筆者在修讀博士學位時,畢業於哈佛的學者米高 · 德利納(Michael Delina)在學位頒發典禮上,對來自全球身為行政管理者的博士畢業生說:“若相信你們現在的組織及環境永遠不變,以你們的管理知識及經驗已足夠有餘;若你們相信任何行業均有變化的可能,那麼現在就歡迎你這隻小船,由知識的溪河開始進入知識的海洋。”
知識轉成利潤
海爾集團主席張瑞敏說:“一個企業家首先是一個哲學家,要善於學習。”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說:“聯想要的不是有豐富經驗的人,而是善於總結經驗的人。善於總結經驗的能力即是學習能力,若沒有學習能力,再多的經驗也不能轉化為智慧。”
但學習能力又分“維持性學習能力”及“創造性學習能力”。前者是繼承及累積過往已有的知識,後者則是據自己發展需要,把知識創新。知識型經濟不祇注重知識,更注重利用及轉化知識成為財富的能力。
我國經濟規模經過多年的發展,將居全球第二位,且在很多方面包括體育及武器等的規模已在世界前列,政治地位不斷上升。
重創造性學習
身為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產生不少問題:“為何絕大部分由小至個體戶、大至國企,仍停留在粗放式經營管理階段?”“為何取得諾貝爾奬項的中國人寥寥可數,而這些人均是在外國修讀博士學位?”“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轉變及提升的軟件及質量(包括管理及創新思維等),何時才能提升至與我國硬體規模相匹配的國際地位?”這些問題的根源出在何處?
我國家長最重視其孩子在學校的分數和名次,外國的家長最重視其孩子向老師提出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的能力,以提高其思考及質疑的能力,因質疑能力是創造性學習能力的關鍵。歷代對人類社會有卓越貢獻的發明,均是對傳統思維甚至“昨日的我”的質疑、挑戰甚至顛覆。由於外國學習交化傳承於啟蒙領袖伏爾泰所言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保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所以,不同見解的思想可發表及擦出火花,產生創新甚至成突破性的思維方式。因此創造性學習能力是“職場3.0”最根本的應變之道。
陳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