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青年論壇昨上演
學聯籲供青年發聲機會
【本報消息】慶祝澳門學聯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動重頭戲 “兩岸四地青年論壇”昨日舉行,來自兩岸四地多個青年社團及高校代表約二百人,就“八○、九○後”的思維及行動特點展開討論,認為時下青年具“重兼職、偏物質、愛表達,勇於接受挑戰、敢作敢言”的特質。邱天呼籲政府與社團攜手合作,為青年提供更多就時事熱點話題發聲的機會,表達對社會政策及政府施政的意見。
論壇昨日下午三時假世貿蓮花廳舉行,中聯辦文教部代表羅晨旻、教青局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處長陳旭偉、全國學聯執行主席李建孝、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青年事務組組長林憶青、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會長勞異珮、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香港大專學壇主席張曼莉、香港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香港學友社常委梁銘言,在學聯理事長邱天、活動統籌林婷婷陪同下主持剪綵禮。
立足中小學面向大學
適逢成立六十周年大日子,學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工作方向定為“立足中小學,面向大學”。林婷婷致詞表示,是次讓兩岸四地青年學子聚首一堂表達心聲,正是學聯特別為大學生舉辦的活動,希望藉此加強與本澳大專院校及外地學生社團的緊密聯繫。相信通過充分、熱烈的討論,與會者能深入認識各地青年文化的特點,並在圍繞青年開展的社團工作上相互借鏡,共同成長。
論壇由澳大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玉鳳主持,二十名來自兩岸四地的青年社團及高校代表,圍繞各地“八○、九○後”的思維特點及行動方式等發言。邱天及澳大、科大、理工、聖若瑟大學、管理學院及廣東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代表,就論題各自論述觀點。他們認為,如今談論“八○、九○後”,並不能簡單以年輕區分,行為、意識才是劃分的標準。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的影響下,促成年輕一代形成 “用自己的努力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的消費觀念,博彩業的發展帶動人資市場需求,青少年容易找到兼職,形成兼職重於學習、注重生活享受的現象。
再者,“八○、九○後”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想不受束縛,勇於表達意見,對於有評價本澳年輕一代“政治冷感”,邱天並不認同,雖青年學生較少參加社團或義工,但社團或學生會不乏熱血青年的影子。面對時政,“八○、九○後”是最先發聲的一群,只不過隨着時代轉變,互聯網取替電視、平面等傳統媒體,成為青年與外界保持聯繫的“真實空間”。
特質有理想但易犯錯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有理想但容易犯錯”、“衝勁、熱情,不平則鳴”是年輕人的普遍特質,澳門學生代表認為,將“八○、九○後”過份標籤絕無必要,只會影響青年人的健康成長。但社會須正視“八○後”、“九○後” 各有難處。邱天指出,陸續步入社會的前者面對激烈競爭、通貨膨脹、房價飆升,事事困擾;後者的代名詞“非主流”之所以出現,皆因缺乏被理解的途徑、希望被注意的感情所支配,邱天期望社會更多針對其特質提供發展機會,防止其精神價值的缺失。
邱天呼籲政府與本澳社團攜手合作,為青年提供更多就時事熱點話題發聲的機會。青年社團應更好地發揮年輕人與政府溝通的橋樑作用,切實把握青年訴求,提高服務質素,努力構建讓本澳青年與政府機構對話的平台,讓其有管道抒發對社會政策及政府施政的意見。他又建議當局與社團充分合作,加大硬體投入,輔助青少年尋找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