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者自清 官員何懼網絡
內地《人民論壇》近日調查顯示,很多官員對互聯網都有“恐懼”心理。七成受調查者認同官員對網絡恐懼,其中縣處級幹部最怕網絡。
官員為何懼怕互聯網?調查顯示,有的人擔心個人隱私被曝光,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也有人擔心網絡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讓人有口莫辯……但八成八的受調查者認為,官員的“網絡恐懼”是“好事,說明社會進步了”。
互聯網的及時性、草根性、互動性等傳播特性,能使不被傳統媒體“關注”的事件在短時間內大白於天下,能使廣大民意得以表達,近年因為互聯網曝光而下台的官員不勝枚舉。
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政治人物也不例外。問題是你的利害是否損害了人民的利益。有些當官的就希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希望天下輿論只唱太平調,希望當地方的“太上皇”一手遮天。當權者不願意被監督,古今中外鮮有例外。但願意與否是一回事,接受與否又是另一回事。互聯網的發展已改變當今的政治生態,當權者不能不直面和接受網絡監督。
與懼怕傳統媒體批評報道異曲同工,一些官員所以懼怕網絡,不僅因為網絡為公衆表達提供了載體,成為民意監督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網絡上的民意表達,認真解決網民反映的問題。近年,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經常都會上網,每年都會與網民線上交流,了解民情,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網絡民意的高度重視。
公民通過互聯網,可以更充分行使表達權、評論權,官員才會有所忌憚,不敢肆意妄為;因為執政黨重視互聯網上的民情,並且採取切實的手段解決問題,所以官員才會心生恐懼。
對社會來說,官員“心有畏懼”是好事,因為有畏懼,才知道自已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其實,身正不怕影斜,如果官員兩袖清風,老老實實為官,何懼網絡監督?一些官員懼怕網絡,祇能說明他們身有屎,或貪污,或包養情婦,或做了其他見不得光的事。真如調查所言的七成官員懼怕網絡,那問題就嚴重了,應引起當局的重視。
當然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能使社會輿論監督更趨多元化,有效維護社會的民主法治,但如果欠缺科學管理,它又可能成為一些人黨同伐異、造謠生事、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危害社會穩定的工具。
去年新疆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事件中,“疆獨”頭目熱比婭和“世維會”等分裂分子正是利用互聯網蠱惑、煽動和聯絡,使許多不明真相的人走上街頭,釀成震驚中外的打砸搶燒事件。
面對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官員不應“恐懼”,更不該試圖控制網絡,甚至刪帖、過濾等逃避網絡監督。在現代社會,官員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加深對互聯網認識,“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互聯網,大力推動互聯網建設和運用。
如何與網絡媒體打交道,如何與網民互動交流,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官員的必修課。
中國還應從自身國情出發,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完善我國互聯網法律制度,使互聯網科學、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