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旁下月加裝世遺標誌
牌坊大炮台重點修葺
【本報消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五年,廿多座歷史建築及廣場空間卻未見世遺標誌,但即將會有好消息。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透露,今年六月內,會於多座歷史建築旁或側增設金屬柱狀的世遺標誌牌,並附文字說明,按照國際標準。今年同時對大三巴牌坊及大炮台等世遺景點開展重點修繕,增展示項目,深化公衆對本澳世遺的認識。
讓公衆識別世遺景點
陳澤成向本報記者講述文化局本年度工作計劃時稱,該局今年仍以修復世遺建築為重點。鑑於“澳門歷史城區”自○五年七月十五日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五年,經多方思考及實際考察後認為,於廿多座歷史建築及廣場空間增設世遺標誌牌,符合公衆意願,也是大勢所趨。決定六月內對各主要文物建築“動手術”,於建築物旁或側安裝世遺標誌牌,料為金屬柱狀,四邊有文字標示。世遺標誌象徵着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央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象徵,圓圈代表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標誌呈圓形,既表示全世界,也表示着它需要人類給予保護。有此標誌,以利公衆識別和了解本澳的世界遺產,當然會以不破壞本身建築特色為前提,盡量不影響旅客的遊興。
為強化各歷史建築展示功能,該局安裝世遺標誌牌的同時,會想方設法於各建築物內部增設展示項目。以東望洋炮台為例,遊人身處其中,只能欣賞建築物外觀,但對炮台本身的歷史淵源不太認識。為此,今年將在東望洋炮台的颱風訊號空間增展示項目,向公衆介紹澳門颱風歷史、颱風訊號作用及訊息。其他世遺景點亦將採取此方法。
美化亞婆井夜賞鄭宅
陳澤成稱有計劃透過美化亞婆井,豐富鄭家大屋展示內涵,從而連貫主教山以至亞婆井、鄭家大屋、港務局大樓、媽閣廟以至下環街等一帶景點,提升該區旅遊吸引力。當局正研究發展亞婆井計劃,已與區內兩座歐陸式建築業主聯繫,銳意活化具風格建築,把該區發展成為創意小區,串連成文化旅遊路線。
鄭家大屋已開放一段日子,爭取鄭觀應紀念館及文史館可於今年下半年招標,隨即動工,兩項目料斥資近三千萬元。增設鄭觀應文獻以豐富大宅內涵,由澳門博物館跟進項目,料六月可展出部分鄭氏文獻饗公衆,亦於門樓地下設置紀念品銷售點。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將推出“夜賞鄭宅”等系列活動,精彩可期。
考究聖保祿學院遺址
大規模修葺方面,今年共計廿多項。陳澤成指出,大三巴牌坊與大炮台將於今年內開展大型修繕工程,重點加固牌坊石結構,以專用材料填補石縫,同時檢測大炮台圍牆,查清有否雨水滲透,以免影響石結構,加強內部排水功能;大炮台周邊的露天土質遺址,考慮加設上蓋遮擋雨水,保持透氣,不影響考古成果。當局重點修繕牌坊及大炮台結構,冀重新考究聖保祿學院遺址,將來有可能把相應地點銜接起來,盡可能還原聖保祿學院的“真實場景”,此項目料花四至五年時間,今年內啟動首輪工作。
由於近年有部分廟宇招惹祝融,他強調當局曾多次與各古廟值理會人員開會,給予詳細指引。並要求廟方強化日常管理,每年要求消防局巡察古廟防火設施,將制訂詳盡的管廟手冊,會以鄭家大屋作試點,繼而有效推廣至其他廟宇及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