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頗堪玩味的調查結果
靑少年公民敎育應強化四種意識
澳門中華敎育會敎育科學硏究組對澳門中學生進行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澳門政治文化與公民敎育硏究”問卷調查,其結果亦以調查報吿《澳門中學生的政治次文化——對公民敎育的啟示》的形式於近日公佈(參見《澳門敎育》二○○九年第二期)。數據統計表明,與澳門理工學院余振敎授於一九九九年開展的調查相比,以中學生為代表的澳門靑少年的政治次文化狀況在回歸祖國以後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然而,從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尙存在不少弱點甚至缺陷,有待通過強化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公民敎育來加以提高。
一、現狀欠佳難盡人意
澳門靑少年公民敎育的薄弱,造成了中學生作為合格公民方面的欠佳現狀,主要表現為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成熟度均偏低。
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對社會狀況和時事政治的關心程度,本次調查表明,澳門中學生對社會的關心程度偏低。對於“有沒有經常閱讀報紙、看電視或聽電台的新聞報道”這一問題,有高達百分之四十九點四的被調查者選擇“間中有”、“很少”和“從不”,表明澳門靑少年中有將近一半人不甚關心時事政治。目前每天或經常讀報、收看新聞的人數竟比一九九九年減少了百分之十二點五。對於“有沒有經常同家人或朋友討論有關政府事務”這一問題,選擇“間中有”、“很少”和 “從不”的人數竟佔被調查者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二點六,僅有百分之七點五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有”。
半數靑年時政冷感
社會責任感不強的另一個表現是政治成熟度偏低。面對着一些涉及社會責任和社會政治基本常識的問題,總有許多被調查者選擇“中立/無意見”這一迴避矛盾或缺乏主見的選項。如對於“搞政治好危險”和“從事政治是高尙的工作”這兩個命題,竟分別有百分之四十七點二和百分之五十三點九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置可否的“中立/無意見”。“怎樣才算是一個民主政府”這一問題集中反映了被調查者在政治上的欠成熟,預設的十個屬於普通常識範疇的正確選項中,選擇人數最多的也僅有百分之十四點二,“按照法律辦事”、“有制衡機制、接受人民監督”、“按三權分立原則組成”等關鍵性選項的選擇人數分別只佔總數的百分之六點四、百分六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
二、主體意識貴在認同
調查結果顯示,澳門中學生的主體意識還有待加強。主體意識是主人翁立場的表現,作為回歸祖國之後的澳門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中學生理應為此感到自豪。這種對於故鄕和祖國的認同感,是主體意識的核心內容。然而,澳門靑少年中還有相當多的人對此存在模糊認識。
對家國認同度銳減
調查問卷中專門設置了“你會不會以身為澳門人感到自豪”與“你會不會以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這樣兩個問題。對於前一個問題,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九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會”,對於後一個問題,也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三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會”。這就意味着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澳門中學生不以身為澳門人和中國人感到自豪,缺乏對於故鄕和祖國的認同感。更令人費解的是,一九九九年調查中,“不會”以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選擇率僅為百分之十五點四,在澳門回歸祖國十年之後,這一選項的比例竟然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被調查者都是在澳門回歸祖國之後成長起來的靑少年,假如他們中間有四分之一的人連最起碼的愛澳門、愛祖國的精神都不具備,那就印證了公民敎育的欠缺,値得引起高度重視。
三、公民意識重在參與
靑少年作為社會事業的接班人,理應從小樹立公民意識,做好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承擔社會責任的准備。公民的職責之一就是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可是,目前澳門中學生在這方面的思想準備顯然不足。
家庭疏離影響子女
例如,對於“小市民不適宜參加政治活動”這一命題,有百分之二十一的被調查者表示中立或無意見,意味着每五個中學生中至少有一人持這種消極態度;還有百分之五點一的人表示同意。更有甚者,竟有百分之十六點四的被調查者在平等權取向調查中同意“無論怎樣說,女人仍以不參加政治為佳”這一落後觀點。與此同時,也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六的被調查者認為“為了避免麻煩,澳門特區首長不如由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為了省事,連起碼的民主權利都願意輕易放棄了。
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薄弱顯然受到家庭的影響,許多澳門家庭遠離政治的狀況無疑制約了靑少年的社會參與意識。統計數據顯示,在現有的中學生家庭中,“經常有”討論有關政府事務情況的家庭僅佔百分之七點五,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從不”討論此類事務家庭的比重(百分之七點八)。從資訊來源的角度看,澳門中學生收看香港中文電視台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一點四,收看澳門電視台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七點七,這種情況反映了靑少年對於本地社會狀況與時事政治的關心程度偏低,無形中也會進一步影響到對於本地社會事務的參與程度。
“民主政治”認識模糊
在當代社會,民主意識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涵,是否具備民主意識是衡量是否具備公民意識的重要標誌。澳門中學生的民主意識雖比十年前有所增強,但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四、民主意識着眼平等
首先是對民主權利的認識。不少被調查的中學生對於公衆民主權利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上文關於“一般小市民不適宜參加政治活動”的選項統計即為一例。調查中還設置了一個與此有關的命題:“在某種情況下,獨裁政府可能比民主政府更合適”,被調查者中有百分之十六點六“很同意”和“同意”這一觀點;有百分之四十一點八“中立或無意見”;表示“不同意”和“很不同意”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一點六,表明將近六成的澳門中學生未必看重公民的民主權利。
其次是對民主觀念的認識。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對於民主政府特徵的認識上。調查表中對於“怎樣才算是一個民主政府”這一問題設置了一些正確的備選答案,供多項選擇,可是這些選項的被選率都偏低,一般只在百分之十上下波動。如“由人民選出來”(百分之八點六),“人民有言論自由”(百分之十二),“決策透明度高”(百分之十點二),“尊重人權”(百分之十點一),“為人民服務”(百分之十三點四)等。對於“政府是不是民主不要緊,只要能改善市民生活素質就是好政府”這一命題,倒有百分之三十六點六的被調查者表示贊同。可見許多中學生並不在乎政府的民主性,也不太懂得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徵。
“寬容”政府逾越法律
五、法律意識聚焦法治
法律是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強制性規範,現代人尤其應當具備很強的法律意識。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澳門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尤其是對社會法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認識模糊。
一是對建立法制機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調查中明確提出“你覺得澳門立法會選舉有沒有意義”這個問題,竟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九的人認為“意義不大”,百分之七的人認為“毫無意義”,還有百分之八點九的人不置可否。這三項人數的總和已超過半數,達到被調查者的百分之五十二點八。此外,還有百分之二十三點九的被調查者同意“澳門的立法會議員,最好由有錢人出任”這一落後觀點。
二是對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上文述及的關於民主政府特徵的正確選項中,有一條是“依法律辦事”。可是選擇(同意)此項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百分之六點四,在所有十二個選項中排在倒數第三位。調查中還設置了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命題:“為了應付緊急情況,政府行為一時逾越法律許可的範圍,也是可以接受或寬容的”,竟有百分之三十五點三的被調查者表示“同意”或“很同意”,還有百分之四十一點二的人表示“中立或無意見”。這幾種態度的人加起來已經超過總人數的四分之三;明確表示“不同意”或“很不同意”的人只佔四分之一弱,可見當前本澳許多中學生的法治觀念比較薄弱。
公民敎育需要反思
前後兩次調查的被調查者來自澳門十二所比較知名的中學,且均為相對成熟的高中生,取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結果表明,十年來本澳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有目共睹,在觀念與認識上的不足和缺憾也令人擔憂。因此,為了培養造就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對中學生深入進行公民敎育事關重大,強化主體意識、公民意識、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正是這一敎育的突破口與側重點。
澳門科技大學 李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