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五年建設省級最大“月光寶盒”
粵新博物館昨開館迎客
昨天是第卅四個“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昨天上午在廣州珠江新城啟動。總投資近九億元人民幣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同時開館,標誌着歷經五年建設,盛載了文物珍寶的“月光寶盒”正式對外開放。
汪洋宣佈新館開館
開館儀式由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國際博物館協會總幹事朱利安,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省委常委、秘書長徐少華,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省人大副主任王寧生,副省長、廣州市長萬慶良,省政協副主席梁國聚等出席。
汪洋宣佈“二○一○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啟動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開館”。汪洋、單霽翔、林雄、徐少華、張廣寧、雷于藍、方健宏等共同上台,為啟動儀式推桿。
單霽翔表示,逾六萬平方米的廣東省博物館,是已經開館的全國省級博物館中最大的,符合廣東作為文化大省的地位。該館藏品如書畫、端硯、木雕,都很有特色,硬件方面的特色也較突出,為全國樹立了一個典範,是現代化的博物館。
填補無自然館空白
粵博物館新館仿如一個古時精雕細琢的透雕寶盒,建築用料主要是金屬、石頭、木頭,“盒面”採用懸吊鋼結構,外表幕牆的主要材料是鋁單板,層次感強,視線十分豐富;內部功能十分先進,有智能化、數字化、安防等先進設施。由於採用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寬廿三米的展廳中間沒有柱子,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類型展覽功能的需求。
該館以“歷史篇”、“藝術篇”、“自然篇”三大展覽板塊為基本陳列。其中,新開設的自然陳列區,填補了廣東至今仍無自然博物館的空白。展品包括各類寶石、海洋動物標本、森林濕地等。走進展廳,觀衆依次可看到地理廳、探寶館、古生物館和海洋世界等八大部分的展覽。
目前新館館藏品已達十六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四百○四件,二級文物七千二百八十四件;自然標本、化石四萬餘件(套);館藏的陶瓷和書畫藏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居全國博物館前列,尤以“嶺南畫派”書畫藏品豐富而聞名。
羊城推出逾百展覽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人表示,為配合國際博物館日,廣州市屬各博物館昨天推出各種展覽共計一百二十八個;還組織各大博物館和文化單位開展了廣泛的巡展活動,從廣州博物館的“廣州歷史圖片展”,到白雲山和黃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的“草堂和小記者共成長”,各種巡展共計六十一次,分別到不同的學校、社區、鄉村甚至省外博物館等地巡迴展出。
廣州博物館還特別聯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推出了專題展覽“廣州印象——十七世紀荷蘭首批赴華使團銅版畫展”。展品由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李浩然花費九年時間收集和籌備的,通過展示十七世紀的一位荷蘭使節尼霍夫的手繪版畫和遊記,展示了三百多年前的廣州乃至內地風土人情和沿途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