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華似錦 今日洗盡鉛華
黎文記棄百貨轉型開畫廊
《孫子兵法》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隨着時代的變遷,昔日風光的本地批發業今已式微,當年的佼佼者黎文記百貨亦因應時勢積極轉型。該店負責人黎勝鋕、黎勝然表示,連鎖超市興起,批發生意日漸難做,可以“不堪入目”來形容,雖老字號亦決定轉型做畫廊,吸引另類客源,繼續發展下去。
國產貨曾盛極一時
講起黎文記,當時得令的“八○後”、“九○後”或聞所未聞,但他們的父母輩絕對耳熟能詳。就在這批年輕人呱呱墮地前的六、七十年代,從事批發代理零售生意的黎文記,盛極一時,高峰時期批發、代理、零售產品逾千種。
作為店舖第三代負責人的黎勝鋕、黎勝然表示,該店由祖父輩創立,雖已忘記哪年開業,但肯定店舖已有七十年歷史。
四十年代時店內販賣梳、鏡、髮夾等日常用品,當時澳門經濟不發達,甚少外國商品,本地人都是這些華商百貨的常客。內地解放前夕,三鄉、中山等居民毋須辦證亦可進入澳門,為店舖提供一批外地客源;內地解放後,居民來澳較困難,外地客生意中斷。不過,當時提倡使用國貨,加上國貨價格較“來路貨”便宜逾半,符合當年澳門居民生活的水平,故國產毛巾、塑料杯、雪花膏、牙膏等銷量不俗,雖不算賺大錢,但至少能滿足家庭開支。
曾經營逾千款產品
七十年代起,澳門開始有製衣廠,對製衣用的針、線、鈕釦等需求大增,款式亦趨向多樣化。店舖有批發業務,故多了一批製衣廠生意。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不少本地人會購買牙膏、沐浴露、化妝品等送給內地的親友,當時關前街、十月初五街的店舖,每天人流絡繹不絕,過時過節更是人山人海。八十年代是店舖營業額的高峰期,當時批發、代理的產品逾千款。
八十年代以後,澳門居民生活質素逐漸改善,中小型連鎖超市興起。最初超市銷售的貨品亦由本地批發代理商提供,後來超市業務發展迅速、貨品銷量大,逐漸取代原本的批發商取得批發代理權。批發生意自此下跌,雖然如此,但仍有生存的空間。
冀提振關前街經濟
近年越來越少居民入行,店舖人資短缺,子女又有自己的理想,不願接手店舖,加上連鎖超市不斷擴張、貨品齊全,傳統店舖經營的空間越來越狹窄,時移世易,今年着手轉型。
該店所在的關前街充滿懷舊氣息,不少商舖轉賣古玩、家私,黎文記已開始重新裝修店舖,轉型做畫廊,展銷水彩畫等。他們坦言志不在賺錢,祇是希望用懷舊特色,與周邊店舖互相發揮作用,提振關前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