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人議程前發言涉多個範疇
議員關注就業公屋外僱法
【本報消息】二十位議員昨日議程前分別就保障本地工人就業,興建公屋,建築業工人就業,“五·一”遊行,外僱法實施,發展創意產業,建立優質生活圈,解決住屋和托兒服務,推動電視、電訊及互聯網“三網融合”等發表意見。
麥瑞權:希望政府以建築業推行職業技能鑑定作為第一步,同時推行六年、條件相對成熟的職安咭,作為持證上崗的第一個實施試點。逐漸構建和完善整個社會各行業的持證上崗制度,為將來的區域合作,與世界經濟併軌早作準備。建議當局為年紀較大,未能應付體力強度較高,或自身技能未能應付社會發展需要的工友和非技術工人,在其他層面提供福利保障。
陳明金:“五 · 一”遊行雖然過去,但簡單的訴求演變成警民衝突,負面效果被放大,值得遊行人士、政府思考。然而,極少數高舉國旗的人,其實不尊重國旗,令人質疑極少數人故意借遊行搞事,在街頭表演個人英雄主義,借民生問題製造警民衝突,擾亂社會正常秩序,激化社會矛盾。將自己的權利和自由,建立在損害他人權利和自由之上,有違依法表達訴求的前提,難獲大多數人認同。特區政府應痛定思痛,面對打擊黑工、解決建築工人就業和住屋等民生訴求,不應只用派錢等短期措施,應採取長效措施,以實際行動和智慧解決根本問題。
蕭志偉:政府動用資源在江門購置土地興建社會設施,但有人僅憑極其簡單的否定邏輯與思維,就無的放矢地誤導居民說是要將澳門人“趕”出澳門,有失公允。針對有人對打造“粵澳優質生活圈”的不了解,建議政府設立分階段推進區域合作時間表,讓居民更了解區域合作的時間安排。適時發佈與宣傳區域合作的進展、具體取得哪些有利澳門整體利益和居民生活的改善與成效。建立系統而全面的綜合推廣機制,通過各種手段加深居民對區域合作內容的了解,提升及加強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梁安琪:就本地工人職業技能未有明顯提升,難獲職業技能認證,在就業市場中長期處於劣勢,希望加緊各行各業各工種職業標準研究,將培訓課程與技能考核掛鈎,加強對職業技術鑑定及評審人員的培訓與管理,保障鑑定質量。
吳在權:今年“五·一”遊行,有部分團體和人士以激進手段硬闖警方路障,爆發警民衝突,引致居民、記者及警員受傷,發生圍毆打鬥,對居民生活造成不便,招致社會責駡。有人違反《國旗法》規定,缺乏理性和對法律的認知,連公民應盡的基本責任和義務意識也沒有。認為“五·一”遊行值得當局檢討和深思,正面回應訴求,落實施政為民,避免矛盾激化。加強公民教育,積極開展“民族為本”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加愛國主義和國家民族觀念。
崔世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當務之急,先從法制層面為文化創意產業創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令文化產業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將設立文化創意發展研究機構(文創院)、創意有價概念及成立基金投資文創產業等重要政策明列條文,以清晰、明確的法律形式保障,規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社會各層面積極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隨着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政架構陸續落實,應盡快將焦點轉至政策制訂層面,協同全社會力量,一起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高開賢:《規範聘用外地僱員許可內設定的條件或負擔》中的“聘用本地僱員的最低數量保證”條文,實際操作難度大,如聘有外僱的企業本地僱員數量有變,均要通知人資辦,會對政府、企業帶來大量文書和行政工作,加重中小企負擔。若本地僱員辭職,僱主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增聘本地僱員,即“未能符合聘用本地僱員的最低數量保證”,要向人資辦提出延期申請,難為僱主。希望當局認真、切實考慮本澳勞動市場的實際環境,保持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翠杏:面對私人房地產市場的熾熱炒風和不健康的發展態勢,未來除非政府會決策把社屋、經屋覆蓋本地住戶的比例大幅提升,即從“紓緩收入較低階層對房屋之需求”的定位,調整為面向大多數無力購買私人樓宇的居民,否則,調控私人房地產發展方向、遏抑樓市炒賣措施必須出台。尤其從稅項及按揭等方向入手,確保私人樓宇市場健康發展。
陳美儀:最近出現的外地家傭勞資爭議問題,是缺少專門法律規範與外地家傭勞資關係,簡單適用《勞動關係法》的一般原則,是造成當前爭議的最主要原因。建議政府,結合本澳的實際情況,盡快以專門法律或法規,清晰規範僱主與外地家傭的勞資關係,免生爭議。
黃顯輝、唐曉晴聯合發言:根據《集會和示威法》規定,集會、示威採取“預告制度”。發起人和實體在舉行前五至十五個工作日書面通知民署,民署須立即告知治安警。治安警察局長為維持公共交通秩序,可更改、調整活動發起人原定的遊行或列隊路線。“五·一”遊行前,警察當局基於示威發起人原定路線對公共秩序構成影響而作出調整路線的決定,示威發起人如不服決定,理應向終審法院上訴,請求撤銷該決定。
令人遺憾的是,發起人沒有提出上訴情況下,部分示威參與者選擇使用暴力,強行衝擊警察防線,不僅明顯違反《集會示威法》的規定,而且整個集會變了質;更為不公的是,令其他期望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的示威人士,形象與正當訴求因為這些暴力而被扭曲。
李從正:電訊、電視與互聯網“三網融合”,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供優質、即時、價廉的語音、數據和電視多種服務。香港“三網”早已整合,內地務求最快三年、最遲五年“三網融合”覆蓋全國。當局去年十一月收回電訊固網,局部提早開放本澳電訊市場,為三網融合提供必要基礎,然而,主角之一的電視網卻礙於有線和公天的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拖慢步伐,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促請當局啟動提早撤銷或贖回有線專營合約,重新訂定發展規劃,設定階段性目標及落實時間表,配合相關政策和法律,推動三網融合,趕上世界發展潮流,融合區域發展。
劉永誠:本澳只顧複製他人模式發展文化產業未必收效,認為應先鞏固既有產業優勢,利用錯位發展,在區域合作前提下,與其他地區互補,方能展現自己的獨有優勢。用貿易活動支持將本澳品牌推廣至外地,培訓人才外,投放資源,將一些空置建築、停用的政府廠房,予有意投入文化產業的公司或人士,提供萌芽和生存的空間。
陳澤武:政府在推動澳門成為美食天堂的工作,與居民和業界的預期差距甚遠。促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簡化行政手續,加大力度保存舊區特色,適當設立行人專區,創造清潔怡人的良好就餐環境,優化營商環境。讓世界頂級餐廳與傳統特色中、小餐廳並存,顧客與商戶互動,推動澳門構建美食天堂。建議利用新興電子媒體,加強澳門“中西名餚薈萃,各國風味集錦”的飲食文化宣傳,將澳門塑造成亞洲地區優質休閑、娛樂和會展的目的地。
高天賜:過去幾次公務人員職程改革,在調升薪俸點方面均出現不公平及歧視情況,如領導主管人員、行政長官辦公室和各司司長辦公室的顧問薪酬升幅比一般公務人員高,另民署至今仍漠視“同工同酬”。公務員希望政府下半年能調整薪俸點,由現時每點五十九元調升至六十二元,並因應高昂的物價,修訂房屋、家庭和膳食等津貼。
徐偉坤:今年“五·一”遊行再演變成暴力衝突,其過程和手段完全違反了表達意見的目的,焦點落在暴力、鬧劇身上,令和平遊行人士及其訴求得不到媒體關注,令人遺憾。五月一日大部分發起遊行的單位都和平順利完成,唯獨與警方衝突的團體再一次鬧事,並非聲稱的和平遊行。相關團體表達訴求的面具已蕩然無存,破壞了澳門形象,呼籲全澳居民理性分析五一遊行事件,不要被人利用及欺騙。
何少金:澳門出生人口持續增加,雙職家庭現象普遍,托兒學額明顯不足。希望政府關注及思考,如何徹底解決托兒資源分佈不均問題,尤其是離島托兒服務奇缺,應適當增加各區托兒額,及盡快制訂前瞻性的人口政策和教育藍圖。另政府要設法提升托兒服務質量,家長也應負上更多照顧、教育幼兒的責任。希望政府、教育界、家長、各界人士能為幼兒成長多溝通合作,多創造平台,多探索解決方法。
何潤生:澳門大部分經屋以政府與建築企業訂立“房屋發展合同”的形式興建,其目的是紓緩低收入人士的住屋困難,且需符合居民的購買力。政府在經屋的定價上必須按照“房屋發展合同”,將私人樓宇價格列為訂價考慮因素值得商榷,與原立法精神不符,更將引起托市、利益輸送等質疑。萬九公屋能否在二○一二年建成是政府的誠信和管治威信的考驗,居民已無法容忍公屋落成遙遙無期,否則各階層矛盾將更嚴重。政府必須認真、嚴肅做好房屋工作,加快興建公屋進度;盡快推出新修訂的經屋法律、法規,重開經屋申請,掌握實際需求數據;立即啟動“公共房屋諮詢委員會”,研究長遠的公屋規劃;立即啟動新填海土地規劃工作。
區錦新:政府沒妥善處理“五·一”遊行、建築工人失業和就業不足、打擊黑工及輸入外勞等,回應居民訴求,希望特區政府洗心革面,真正削減外勞以保障本地人就業,嚴懲聘用黑工的違法者。政府必須咬緊牙關在二○一二年建成萬九公屋,更要在二○一四年前建成四萬公屋,彌補過去十年拖延興建公屋的錯誤。
吳國昌:不要把長者或經濟能力較差的長者視為社會負擔;二十年後珠三角城市群將普遍出現人口老化現象,專業、具競爭力的社會服務大有可為,促請政府研究短、中、長期的規劃,重點推動澳門社會服務產業發展,如通過增建的公屋及填海造地,擴充院舍及其設施,盡早推動專業認證。澳門的“八十後”、“九十後”平均學歷高,有潛質發展成專業人才,可投入社會服務產業,配合澳門發展成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及宜居之城的定位,為珠三角作出更大貢獻。
陳偉智:特區政府存在施政失誤,令部分居民,特別是基層居民無法分享社會繁榮的成果。特區政府應下定決心,全面削減博企的非技術外勞,並削減設有賭場的酒店、為博企承包服務的企業外勞配額;公共工程應以使用本地人為投標的必要條件,在警察總局下設專門機構打擊黑工。另要為青年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及早建立專業認證機制,引進功能界別直選參與政府諮詢機構,實行中央招聘入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