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區招牌縱橫交錯
團體促規範盡快清拆存安全隱患者
新口岸區團體最近開展的調查指出,本澳各區現存大量不同規格的廣告招牌,據官方公佈逾二千個有危險及僅剩支架的招牌暗藏危機。雨季已至,建議立即清拆。促請當局日後規範安裝廣告招牌,並正視光污染,透過完善法例監管娛樂場所或廣告招牌的燈光強度。
集中商舖林立街道
新口岸區廣告招牌調查結果公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半在新口岸社區中心舉行,街總大廈工作委員會主任黃祖添、新口岸坊會副理事長陳愛珠及街總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溫榮基出席,公佈上述團體近日實地調查新口岸廣告招牌的分析報告。
三人指出,隨着新口岸區發展,高廈林立,不少大廈外牆都安裝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招牌。近期不少區內居民反映部分大廈外牆裝飾剝落,雨季已至,招牌存在的危機更值得關注。四團體遂深入調查區內二百七十七個招牌。
調查發現,區內六成多的招牌集中在北京街、倫斯泰特大馬路、宋玉生廣場、上海街及高美士街一帶,皆屬店舖林立的商業區,反映招牌的密度與街道的繁榮成正比。八成以上招牌與商舖名稱相同,體積以中、小型居多,一般裝設在大廈外牆,其次是大廈行人道及走廊柱位之間。招牌的危險程度依次為“感覺很易掉下來”、“電線外露”、“容易碰到途人”及“距離地面太矮”等。部分招牌外殼損毀,一旦穩流器或電線外露,易生火警。
倡訂措施減光污染
團體促請當局規範裝設廣告招牌,規定招牌的呎吋、安裝形式及離地高度等,並加強執法和監管。若招牌與店舖名稱及經營者不同,應要求原有持牌人立即拆除,否則由政府代拆後再追回清拆費用。其次,視乎招牌的危險程度,要求持有者維修、保養或清拆,以保障途人的生命安全。
環保部門○八年制訂《廣告招牌、建築物裝飾燈和戶外電子顯示屏光污染控制指引》,規範本澳的燈光強度。隨着社會不斷發展,有關指引需否更新或修改,值得探討。建議現階段利用科學方法測量污染源,再根據數據制訂措施,減輕光污染的影響。長遠而言,當局應正視,完善法例監管娛樂場所或廣告招牌的燈光強度,以免影響民生。
本報記者 許文權 羅惠旋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