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發現清代澳門蓮峰廟與普濟禪院的住持墓碑簡介
《珠海特區報》2010年3月28日報道最近在珠海的前山造貝村發現了一些明清墓碑,其中有清代澳門蓮峰廟住持潤能禪師的墓碑,和普濟禪院住持暢瀾和尙與慶壽寺住持妙果禪師的合葬塔墓碑。現根據有關碑刻的照片結合本人掌握有關和尙、禪師的史料,略作介紹如下:
一、蓮峰廟住持潤能禪師墓碑(圖一)
本碑只在正中豎刻(現為方便改為橫排)一行文字:“蓮峰住持潤能老禪師藏眞”,並無年月日等情況的記載。而現存有關潤能和尙的文物資料有三件,可以使我們對潤能的年代事蹟有更多的了解。
(1)現仍供奉於澳門蓮峰廟祖師堂四大祖師的牌位中,潤能位居其一,上書:“蓮峰重興住持菩薩戒比丘法名潤能超老師太之蓮座”。由此可見,潤能不是蓮峰廟的一般住持,而是有“重興”之功的重要住持。
(2)現仍鑲嵌於澳門蓮峰普濟學校圖書館門外左轉角牆壁的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9月《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府官員李(?)及鍾英聯銜發立吿示碑》提及:“澳外關內蓮峰神廟,系合澳奉祀香火,又為各大憲按臨駐節之公所。該廟住持僧潤能等五六人虔奉廟規,清修安靜……”
(3)現存於台灣的清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1843年12月21 日~1844年1月19日)香山縣縣丞張裕吿示稿提及:“為曉諭輸租以供禋祀以符向例事。現據蓮峰廟住持僧潤能稟稱:‘切(竊)蓮峰廟為闔澳香火,旁建客廳以備各大憲遙臨駐驛之區。前承闔澳施主延請先祖師老和尙住廟,曆傳五世,百有餘年。向皆恪守清規,潛修奉佛……’”
綜合以上文物資料的文字記載可以知道,潤能老禪師是澳門蓮峰廟四大祖師之一,為該廟開山以來的第五世住持,其住持時間在嘉慶至道光年間。由於潤能在蓮峰廟率領僧衆“五六人虔奉廟規,清修安靜”,贏得主管澳門的香山縣丞與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府官員從政治到經濟方面的大力支持,成功維持了蓮峰廟及其廟產的安全與發展。而其墓碑卻如此簡樸無華,表明其至死都不改其“恪守清規,潛修奉佛”的品格。
二、普濟禪院住持暢瀾和尙與慶壽寺住持妙果禪師的合葬墓碑(圖二)
本碑只在正中豎刻一行(中間有兩人法名稱號部分為兩排小字合一)文字,也是沒有年月日等情況的記載。現存有關普濟禪院的住持暢瀾和尙與慶壽寺住持妙果禪師的文物和史料共有五件,可以使我們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
(1)現仍供奉於澳門普濟禪院的祖師堂的《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蓮座》載:“洞宗第三十五世重修普濟、慶壽兩寺,主席長壽暢瀾活老和尙”,“菩薩戒比邱慶壽住持妙果乘老禪師”。由此可見,碑文稱暢瀾和尙與妙果禪師為“洞宗三十五世”,與《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蓮座》所記相符。暢瀾和尙曾擔任“重修普濟、慶壽兩寺,主席長壽”的重任。而妙果禪師亦非一般禪師,曾擔任“慶壽住持”。相比而言,暢瀾和尙在廣州、澳門、珠海等處廟宇的地位與貢獻都要高於妙果禪師,所以,兩人的仝塔墓碑刻以暢瀾和尙居於右邊為上首(古代碑刻文字無論豎排還是橫排,都是由右往左讀)。
(2)根據王文達《澳門掌故·普濟禪院之歷史硏究》記載,普濟禪院主持暢瀾和尙先後在咸豐八年(1858年2月14日 ~ 1859年2月2日)、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 ~ 1869年2月10日)對普濟禪院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重修和擴建工程,是開山祖師大汕之後對普濟禪院貢獻最大的主持。
(3)民國初年的普濟禪院住持濟航於1928年重修普濟寺普同墖(塔)的碑誌右邊銘刻寫道:“乾隆丙午(1786年1月30日 ~ 1787年2月17日)比丘靜持募修,同治癸酉(1873年1月29 日 ~ 1874年2月16日)比丘暢瀾重修”。(附件6)以上兩件史料說明暢瀾住持普濟禪院的時間在清末的咸豐、同治年間。
(4)清光緖《香山縣誌》卷九《寺觀》載:“慶壽寺在望廈村,同治七年僧暢瀾建。(《採訪冊》)”
(5)民國《香山縣誌》卷七《寺觀》載:“慶壽寺在前山寨東北一里下村(譚按:“下村”今名“夏村”)。”並且加注指出光緖《香山縣誌》之誤說:“按:《採訪冊》云《田志》載在望廈村,誤。”其誤是因為把“下村”改寫為“廈村”,再誤加一“望”字。
綜合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光緖《香山縣誌》所載的確有些錯誤。除了把慶壽寺的地點記在望廈村這點錯誤以外,還有一點錯誤就是,把暢瀾和尙負責的重修慶壽寺的工作,說成慶壽寺是“同治七年僧暢瀾建”的。因為普濟禪院《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蓮座》除了明確記載暢瀾和尙是“重修普濟、慶壽兩寺”的負責人之外,在其之前還清楚記載:“洞宗博山下象林第十代普濟住持、始創慶壽靜持一覽太老和尙。”“洞宗第三十三世長壽首座、開建慶壽眞源浚老大師。”可見,開建慶壽寺的是比暢瀾早兩世的“眞源浚老大師”。而“始創慶壽寺”的就是“靜持一覽太老和尙”。按照筆者的硏究,“靜持一覽”在普濟禪院《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蓮座》的世系排序應是洞宗第三十二或三十三世。(參考拙作:《澳門歷史文化探眞·澳門三大古禪院之歷史源流新探》)其任“普濟住持、始創慶壽”的年代應在乾隆年間。因為前引重修普濟寺普同墖(塔)的碑誌右邊銘刻寫道:“乾隆丙午比丘靜持募修”。由此可見,即使是一個後起而不著名的小型廟宇,也是要幾代住持高僧前赴後繼,不斷努力創建與維修的結果。
三、結語
通過以上有關簡介可以知道,澳門、珠海本來都是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治下的地方。雖然澳門由於葡萄牙人在1557年的入住和 1849年以後的逐步佔據,一度脫離了祖國的懷抱,但是廣州、珠海與澳門山水相連的緊密地緣關係,宗敎和世俗人士居處、葬處三地一體,交互分佈的親緣關係,不會因為葡萄牙人的一度佔據澳門而完全割斷。現在澳門回歸祖國已經十年了,珠海澳門又開始邁入同城化的新里程,有關歷史文物的發現,更增加了珠海澳門同城化的歷史依據與信心。筆者建議,兩地掌管有關碑刻等文物的政府機構和民間機構,要互通有無,通力合作,互贈有關碑刻等文物的複製品給對方,讓有關文物能夠在兩地聚首,同時在兩地展示。
譚世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