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文化論壇暨研討會圓滿結束
紐約經驗啟發澳文化建設
【本報消息】由澳門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主辦、文化局贊助的“第五屆澳門文化論壇暨澳門知識分子與公共文化研討會”,已於日前假澳大圖書館STDM演講廳舉行開幕典禮及主題發言。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香港及本澳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紐約知識分子與公共文化、古典文學藝術與澳門公共生活、地域文化的重建、傳統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等議題討論。會議還就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湯瑪斯·班德的《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關於美國學院知識分子的社會史論稿》一書,以及其對澳門公共文化建設的啟示專題討論。近百位澳大師生及本澳文化藝術界人士出席了會議。
《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由澳門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龔剛主持翻譯,班德特意為在澳面世的中譯本撰寫了萬餘字的序言。
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澳門大學中文系代主任朱壽桐、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副監事長鄭存耀在致詞中表示,公共文化的範疇和涉及的知識面極為廣泛,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精英力量,他們的知識來自社會,來自人民群衆,因此關心公共文化、推動澳門文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是每一個知識分子必須承擔的責任。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文史論叢》主編蔣維崧、香港嶺南大學英文系教授丁爾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輝、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楊萬里、澳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鄧駿捷先後發言。各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回顧中西方知識分子的群體界定和發展歷程,探討知識分子在公共文化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合法性。有學者指出,以真理本身指導政治、生活、文化與道德的發展是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在澳門現代文化的發展形成過程中,知識分子起着關鍵作用,他們承載着塑造澳門現代社會的文化性格與文化角色的重要責任,是營造澳門公共生活獨特的文化品質與精神氣候的中堅力量。因此,澳門的知識分子群體應肩負這一重要使命,將其專業領域內部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置於廣闊的社會背景來考慮,對澳門的社會生活和公共文化發揮作用、產生影響,充分體現他們在澳門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開幕禮前,《鏡海同聲集》作者蕭志華、連家生、葉作蘭、王國釗、任風塵、鍾一暉等,《孤芳樓詩詞集》(三賢堂資助)作者鄭存耀,以及《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的主要譯者龔剛為他們的新書舉行了簽名贈書,現場反應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