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鄰里關係冷淡
2010年06月07日
【本報訊】為了解本澳居民的睦鄰關係,工聯基層發展部舉行「二零一零年澳門社區睦鄰關係問卷調查」,共訪問3201名本澳居民,主辦單位綜合各項數據,認為本澳鄰里關係冷淡、缺乏守望相助的精神,建議政府制訂前瞻的規劃和部署,增加和諧社區建設的綜合資源投入,推動構建和諧社區。
工聯昨舉行調查發布會,由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蔡錦富、北區職工服務中心主任李展濤、台山社區中心主任蕭紹雯、氹仔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梁銘恩主持。
是次問卷調查採用實地訪問調查與電話訪問調查兩種方式,共訪問3000多名本澳各界居民,調查問卷大致可分為「與鄰居熟悉程度」、「與鄰居相助程度」和「大廈管理參與程度」3個部分。
調查顯示,57.76%受訪者經常會跟鄰居打招呼,28%偶爾會,10%甚少,而從未跟鄰居打招呼的佔3.69%。對鄰居的認識方面,40.36%知道1至3戶鄰居姓名,23.9%知道4戶或以上鄰居姓名,而完全不知道的則佔35.74%。
倡增社區調解機制處理紛爭
而在有否投訴鄰居或被鄰居投訴方面,83.6%沒有這些經驗,其餘的有15.4%曾投訴鄰居或者被鄰居投訴1至3次。在眾多投訴原因之中,噪音居首位(8.15%),其他、亂拋垃圾、冷氣機滴水、惡臭氣味和霸佔公地則佔第二至第六位,分別有4.06%、3.91%、3.91%、2.12%和 1.44%。
另外,受訪者認為鄰居是否願意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結果顯示有58.42%受訪者覺得鄰居「一般願意」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22.31%覺得鄰居「非常願意」,10.22%屬於「其他」,8.31%覺得鄰居「不多願意」提供協助,較少人(共0.75%)則表示「非常不願意」。
工聯綜合數據所得,認為澳門的鄰里關係屬「冷淡型」,鄰里間沒有任何來往,見面只是點頭寒喧。
他們建議政府,第一,系統推廣相關公民教育,促進鄰里協作和守望相助精神;第二,增強社區糾紛調解機制,妥善處理居民間的矛盾和紛爭;第三,加強社區支援網絡建設,為居民排憂解難;第四,完善社區設施建設,提供更多交往溝通場所;第五,把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社區建設和鄰里關係建設相結合,發揚傳統文化和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增進鄰里關係;第六,整合和調動民間社團和社區服務中心的力量,為推動睦鄰友好關係;第七,有關部門宜加強協作,發揮整合作用,為睦鄰友好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