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局公佈在建審批項目 將供三萬三單位
私樓空置單位兩萬六
【本報消息】繼有政府報告指澳門居民的樓價收入比仍處較合理水平後,工務局昨公佈最新私人建築統計數字顯示,至本年首季仍在“施工中”的項目共七十九個,“審批中”項目共二百一十一個,兩者將提供超過三萬三千個住宅單位,澳門現有兩萬六千個空置住宅單位。社會對上述數據有不同解讀,認為數據公佈有利市場訊息透明化,但對遏抑高企的樓價幫助不大,體現不到社會現實,更揭示房屋政策不濟,資源錯配,對解決“住屋難”問題仍未踏實。
訊息透明數字須細化
工務局公佈,截至今年一至三月,全澳共七十九個私人建築項目在興建中,共八千二百個住宅單位、二百三十九個商業單位和十四個寫字樓單位;住宅建築面積約一百一十二萬三千平方米,配套車位約八千六百個。仍在審批中的私人建築計劃共二百一十一項,初步提供的住宅單位和商業單位數目分別超過兩萬五千、一千多個,建築面積約三百五十七萬六千、廿六萬五千平方米,配套車位約兩萬七千個。
房屋是現時最火爆的民生和政治議題,遠超居民承受能力的超高樓價是衆矢之的,社會希望當局快快“出招”,政府則以“增加供應”回應。按工務局昨公佈的數字估計,未來三至五年內將約有三萬三千個私人單位推出,立法議員何潤生指訊息透明是解決樓價飛升的手段之一,市民希望知道未來的單位供應量,但數字仍需細化,如應區分大單位、細單位、區份等,讓居民心中有數,因應未來的工資、樓價走勢等,作最明智的抉擇,不會盲目上車,也不會“望到有樓推出,但都止唔到渴,得個睇字。”
加快批則改善亂機制
建築界的立法議員麥瑞權認為“住到先為之住到”,憂心澳門沒能力在短期間內建成三萬多個私人單位。政府現全力興建萬九公屋,下半年輕軌、港珠澳大橋相繼上馬,澳門人資已非常緊絀,保質、保量成疑?業界、民居難以安心。建議當局除加快批則外,還要改善混亂的機制,合理、有序地推動政府、私人工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更應每半年檢討房屋政策,按實際情況調整房屋供應。
澳門缺乏長遠的房屋政策,私樓價格飛升,公屋需求甚殷,卻停滯不前,萬九公屋遙遙無期。然而工務局昨公佈,至今年第一季約有兩萬六千空置住宅單位,約兩萬一千三百個在澳門半島,約四千五百個在氹仔。有學者關心資源分配及供求失衡,造成“有人冇屋住,有屋冇人住”。
針對當局連續兩天發佈的房屋數字,居民對“澳門居民的樓價收入比仍處較合理水平”反響甚大,有網民質詢報告中“六十平方米、售價一百五十萬”的單位根本不存在:“八百呎、百五萬嘅樓有幾多?我住緊嗰度嚟計,十年樓,八百一十三呎(實用),二百八十九萬,唔通政府用二十年嘅樓嚟計?咁就服咗佢!”
下半年更多私樓落成
工聯理事長陳錦鳴、街總副理事長梁慶球認同政府公佈相關的房屋數字,有助市場訊息透明化,對買家是好事。但指數據未夠全面,建議當局多推配套措施,才能遏抑樓價、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工務局昨還公佈,第一季已完工並已申請驗樓的私人建築共十九項,涉一千九百三十八個住宅單位、二千二百○五個泊車位。其中超過一千六百個住宅單位已在五月或之前,獲發使用准照(入伙紙)。下半年將有更多私人樓宇落成,預計再有約三千個住宅單位獲發使用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