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澳門居民Anna的生活場景
莫兆忠
走進澳門居民Anna的生活場景
—— 寫在《無枝nostalgia》演出前
由台灣劇場工作者自編自導自演的《無枝nostalgia》(離家版)即將於牛房劇季中演出。這是一個關於外籍家庭女傭的獨腳戲。
外籍家傭的故事,在澳門劇場可說是個“邊緣題材”,我說邊緣不說“空白”,是因為很多劇場演出,名字必叫Marian的女傭,總操着半鹹不淡的廣東話,錯漏百出地處理家庭事務,讓主人生氣,讓觀衆笑聲連連,劇場中“她們”的形象是如此刻板、樣板化,卻大多還算是個可愛的人物——縱使要被取笑才顯得可愛,然而,關於澳門外籍傭工,她/他們的眞實故事,我們的劇場還可以留下多少空間去述說與了解?
在《跨國灰姑娘》(2008)一書中,社會學家藍佩嘉形容外籍女傭是一種用來“扮演‘代理家人’及‘虛擬親人’的角色”,“雖然小部分的女性移工可以美夢成眞,成功地在返鄕後實現階級向上流動,但大多數只能深陷在來來回回的跨國遷移行旅中,灰姑娘的美滿結局仍如童話般夢幻”,是“用過即丢的勞動力”。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藍貝芝畢業於美國得州西南大學,專攻戲劇與女性硏究,回台後進入婦女團體工作,並開始在小劇場嘗試創作、演出,她憶述:“我的外婆在五年前中風,因此家中也有聘僱看護的親身經驗,經歷過上述的些許衝突使得我想要透過創作,反思自身位置和這個共犯結構,如何影響着跨國家事工和我們的生命經驗。”家庭傭工,“屬於情感的勞動,和她所服務的家庭成員有着非常微妙的權力與情感糾葛,也對於家(人)的定義與界線有多重挑釁,其中又包括全球化經濟、性別、種族、階級等衝突,悄悄地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着。”透過與女傭工的各種工作坊互動,藍貝芝這次來澳前將劇本深入至女傭工的原生家庭樣貌,及其因勞動而介入的家庭生活現場,藉由她扮演的女傭工Anna帶領觀衆的眼光一次次建構起不同的家庭空間,進出這些因經濟弱勢、長期欠缺照顧系統而在社會中被架空的人際關係。
去年,《無枝nostalgia》,首演於再拒劇團“居+”公寓聯展,在狹小、畸形的公寓家庭邊緣燙衣房裡,迫使觀衆擠在燙衣板旁聽她僱主家庭的故事。台北藝術大學于善祿老師將演出作了簡明的概括:“藍貝芝的《無枝nostalgia》表現外籍勞工在台工作所遭受到的身心煎熬、性騷擾以及許多不公平待遇,演出場地設定在侷促的雜物收納窄小空間裡,恰恰反映出劇中主角所遭受到的壓迫與不公平。”這部親密、互動式、打破第四面牆的演出,並且讓觀衆人數維持在二、三十人之間,放棄正規劇院的表達方式,以更小衆的非劇場空間進行演出,象徵移工們的故事,無時不刻地發生在平凡不起眼的角落裡。
是次來澳演出的“離家版”《無枝nostalgia》,將原本長約二十分鐘的片段伸延至約一小時,並將在澳門牛房倉庫的二樓小空間裡,與觀衆擁擠地經歷這場紀實式的社會戲劇。居住空間,近年成為澳門人非常熱門的話題,這個有關外籍女傭Anna的故事,將帶領大家走進另一種澳門居民的生活場景,貼身體驗。
《無枝nostalgia》(離家版)
主辦:婆仔屋藝術空間
演出日期:2010.6.25-26(20:00)
2010.6.27(15:00)
演出地點:牛房倉庫
網頁:http://blog.roodo.com/oxtheatre
莫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