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正確”課程
陳傑榮
一生的“正確”課程
為應對知識型經濟瞬息萬變的挑戰,組織需要前所未有的創新規模和深度,以超越反應式解決問題的模式,即是說整個社會都需要創建全新的不同系統。如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 (Peter Senge)所言,社會需要一個全新的教育系統、全新的交通系統和全新的能源系統。但目前還沒有支撑這些系統的全新管理體系,只有通過全新的管理知識及技能的開發,才能創立全新的管理體系。
然彼得·聖吉強調,大多數走上領導崗位的人,都經歷過適者生存式的激烈競爭,都學會玩弄政治遊戲,如如何取悅老闆。靠這樣的方式訓練出來的人,如何能鼓勵團隊協作?如何能進行系統思考?又如何具有為建設健康的社會所必要的想像力?因此,組織以至整個社會需要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培養這種管理模式,需要構建學習型組織以至學習型社會。即是說,現時的教育系統必須要徹底改革。雖然教育改革的呼聲已提出多年,為甚麼仍不見成效?
反思教育系統
筆者認為,根源在於整個教育系統缺乏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即是對事物的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進行研究和思考的整體性的思維,着眼於全局,由看片段到看整體,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是一種全新的、高明的、科學的思考。如王小平所言,教育的系統思考應當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為何學;第二個層次是學甚麼;第三個層次是怎麼學。傳統的改革相對偏重於學習方法的變革,只涉及到技術性的方法,沒有揭示出根本性、戰略性的方法。這明顯不是系統思考的產物,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改革。事實上,中國“火箭王”錢學森提出高效率及高質量地培養大成智慧之士的“大成智慧學教育”,就是對教育系統的反思。
教育學非所用
學習的目的分為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及大成教育。應試教育仍是目前的主流,由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至專業執業資格都強調應試,甚至有權威學術機構竟要求其專家學者集中精力在其專業領域鑽深(垂直思考)而不許參與各域專業的交流(水平思考),與知識型經濟的綜合素質及博學的要求背道而馳。
另外,當今教育系統主要在“教甚麼”上出了大問題,課程設置完全跟不上時代的轉變。若教育系統各界真的認為,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和如何思考,為甚麼在課程設置中竟沒有學習學、思維學、創造學等極重要的學科?
事實上,學校教育最受批評的是學非所用或用非所學。“學甚麼”是戰略問題,“怎麼學”是戰術問題,多次的戰術錯誤對於目標的影響相對不會太嚴重,但數次的戰略錯誤就會對目標產生深遠影響。至於怎麼學的問題,已有許多專業人士談及,故對此不作贅述而欲集中談及教育系統影響組織管理的問題。
管理學變無效
隨着經營管理學受到注視,有組織的行政管理者、專業人員及有抱負的職員開始涉獵流行的管理學,但學習效果未如理想。是甚麼原因?管理革命的先驅愛德華·戴明 (Edwards Deming)如是說:流行的管理體系很摧殘人。人與生俱來的,是激情、動機、自重、尊嚴、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摧毀這些的外力從幼兒學步時就陸續出現,如萬聖節最佳服飾奬、學校的分數等一直持續到大學;在職場、團隊、小組被分出等級,位居前列的獲得奬勵,後面的受到懲罰。配額及奬金等這些加在一起,一步步地加深這種損害。如果不改變流行的教育體系,就絕不可能改變流行的管理體系,這兩者其實是一個體系。老闆與下屬的關係,就如老師與學生,老師指定目標,學生朝向那個目標行事,老師有答案,學生努力工作尋找那個答案,只有當老師告訴了學生,學生才知道自己成功了。十歲的學生已知道如何在學校裡出人頭地,都知道如何取悅老師,這門“課程”將繼續貫穿他們日後全部的職場生涯,一種“取悅老闆而忽視改進客戶服務系統”的生涯。
由此可見,管理學及其體系的低效,源自於教育系統的低效,教育系統的低效源於缺乏系統思維,缺乏系統思維究竟是根源於甚麼樣的思想?
陳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