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應在濱水城市中展示獨特性
2010年06月27日
【本報訊】不少專家關注新城填海區對澳門文化遺產的影響,質詢政府如何將濱海發展定位與文遺及舊城區相連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表示:澳門不可能原地踏步,要在舊有文化基礎上創新並具「唯一性」的文化,才可發揮地區的更大活力。
有與會者關注澳門海濱城市如何體現「唯一性」,填海區沿用400多年中葡歷史相關思路建設房屋及道路,還是追求創新。朱榮遠表示:澳門不可能只停留在過去,應爭取進一步交流及發揮更大活力,今天的建設在未來應有準備會變成世界文化遺產,填海區建成後,區域人文及產業所形成的吸引力,在珠三角乃至世界濱水城市中展示的獨特性,就體現出相對的「唯一性」,澳門連賭場都能開設,其文化在中國領域內可走得更遠,利用新城休閒宜居和現有生活場所及方式相結合,再體現出國際包容性及影響力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另外,一位葡籍專家認同朱榮遠有關將內港、鏡海部分及路環海角濱水區域重點打造的意見,但建議政府應特別留意重視內港的發展。他指出:內港區域因過往技術及建築物料等限制,致使建築物質量差,街道狹窄,雖然理解要重新規劃不容易,但至少要有傾向目標,才有可能逐步去完成計劃,希望規劃能涵概相關部分,帶動舊城復興。
建議政府重視內港發展
其他與會者就擔憂面積不大但同時兼顧商住社區、基礎設施、水岸公園、公共或社會設施、多元產業的第三島即A填海區負擔過重;另一方面,會推翻本澳唯一能從海邊看到東望洋燈塔的外港碼頭的互動位置;又有專家希望了解新城具體規劃,擔憂政府像以往邊走、邊做、邊改,導致出現超高樓等其他不按規劃的建設,影響其他建築物及水體。
朱榮遠回應:填海區功能是因應澳門需要設定,只要清楚價值取向,調整至恰當比例就無大問題。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就補充:填海土地經多次論證中央才慎重批出,而目前只提全島策略,進行比較及借鑑,並未有具體規劃,但相信當局會汲納專家意見及對環境、文遺建築物及水質等影響評估結果,與社會整體達成共識後制訂更適合澳門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