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粵在行動
【本報訊】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世界各國紛紛圍繞“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各界人士,於六月五日在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院士活動基地,共同舉辦《關注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專家論壇,聆聽專家們的寳貴觀點和建議,讓人們通過實際行動來保護自然生態圈、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喚醒大衆愛護大自然的意識及環保責任感。
專家們說,據聯合國環境署此前統計,全世界目前共有百分之二十一的哺乳動物、百分之三十的兩棲動物、百分之十二的鳥類、百分之七十的無脊椎動物、百分之三十七的淡水魚類以及百分之七十的植物瀕臨滅絕。地球上每消失一種植物,往往有十至三十種依附於這種植物的動物和微生物也隨之消失,今後難以合成。廣東是華南虎的老家,但近二十多年來,這個威武的“百獸之王”,卻找不到牠們的野外實體,令人感到十分憂慮。
為了保護華南虎,廣東省在粵北韶關地區建立了華南虎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七萬公頃。華南瀕危動物硏究所的科硏人員正在“虎穴追踪”。
三途徑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硏究員黃忠良博士說:生物多樣性指的不光是生物,還包括植物、微生物和他們的環境。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食物、醫藥倉庫,它與我們的吃住行都分不開。目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三個途徑。第一個是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另外一種是遷地保護,建立動物園、植物園等;第三種是離體保護遺傳物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這三種途徑,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最主要的保護途徑。目前我國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二千三百四十九處,其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十五。
肇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義說:“肇慶是一座有着豐富物種資源的城市,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使我們深刻感受到生態環境對一座城市的經濟、文化以及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力。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物種資源,我們共建了十二個自然保護區,保護總面積是十年前七倍。”
休漁放生築起綠色長城
據廣東省林業局專家介紹,目前全省林業系統共建立自然保護區二百四十五個,總面積一百零九萬公頃,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百分之六點零七。地球上有沙漠帶之稱的北回歸線,廣東在此建立了黑石頂、鼎湖山、南昆山、古田等自然保護區,將沙漠變成綠洲,成為南亞熱帶的物種寳庫。在漫長的海岸線上有“海上森林”之稱紅樹林,建立了湛江、福田、洪澳、惠東、汕頭等自然保護區,築起千里綠色長城。
廣東省社科聯主席田豐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勢在必行。人類的發展伴隨着物種的消失,但我們要愛護生存條件,不能為追求GDP破壞生態環境。在今後的發展中,必須重視生態價値,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性,因為沒有自然,發展無從談起。”
接着,六月六日,二○一○南海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曁第三屆廣東“休漁放生節”主題活動在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畔的南海放生台舉行。
一百萬尾海水魚苗、二百隻海龜、十噸貝類從這裡放生,游向蔚藍的南海。(陳培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