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逐步對台開放
台商:澳平台角色要轉型
【本報消息】數年前,內地開放小範圍的台灣農產品免關稅進入內地;同時,澳門又成為台灣農優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的平台角色。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後,台灣18項農漁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享有關稅三年內分期降至為零的優惠。有台灣人士認為,澳扮演平台角色還在,只是應由鮮活、農產品轉向觀光加工品。
ECFA協議中,內地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期收穫產品清單涉及18項農產品,包括活魚、生鮮魚、凍魚、生鮮甲魚蛋、鮮蘭花、金針菇、香蕉、柳橙、檸檬、哈密瓜、火龍果及茶葉等。自○五年澳門舉行首屆台灣名優農特產品展後,多年來,台灣先後有多個縣市在澳門舉行相關展覽會,形成品牌效應,深受市場歡迎。與此同時,澳門亦成為台灣農優產品打入內地的前沿地。
長期參與澳門舉行的台灣農優產品展的台灣財團法人全方位農業振興基金會執行長郭聰欽表示,雖然兩岸簽署ECFA,但澳門作為台灣產品打入內地市場的角色依然存在。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看到瞄頭,但因拓展市場需時,不會立竿見影。
轉向觀光加工產品
他認為,並非所有台灣產品適合利用澳門中轉到內地,特別是一些講求時效、成本的產品,如鮮活、農產品就不太適合。因需從香港再轉到澳門,不能直達,成本增加,且耗用時間,如需從香港轉口,可能很多人已直接取道香港進出口貨品。不過,一些觀光為主的加工產品,還是可以利用澳門平台。
閩台總商會理事長吳金銓表示,當初內地開放小範圍的台灣農產品以零關稅打入內地市場時,該會即牽頭與台灣方面合作,在澳舉行台灣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期望把台灣農優產品利用澳門平台進入內地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在澳門市場反應熱烈。雖然隨着兩岸擴大貿易開放,利用澳門平台角色或有所變化,但澳門也擔當了紅娘作用。此外,該會也籌備回訪台中四市,並與一些曾來澳參展的台商交流,探討兩地經貿交流的不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