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收集最低工資立法意見
研究課題組訪經濟學會討論相關問題
【本報消息】日前,工聯“澳門最低工資立法研究課題組”成員副秘書長李振宇、公關活動科主任謝蓮秀訪問了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和理事長柳智毅,透過經濟學者的角度,就澳門最低工資立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交換意見。兩位學者認為最低工資具爭議性,立法工作理應循序漸進,先以行業性實施作試點。而持續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也是最低工資最終產生實效的保證。
課題組為掌握居民對制訂最低工資的看法,除在網站http://www.faom.org.mo進行“2010年澳門居民對制定最低工資意見問卷調查”外,還走訪社會人士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和收集意見,以求在分析研究上更具科學和理性,切實保障僱員的基本工作收入。
學者談最低工資看法
劉本立和柳智毅認為,西方不少經濟學者反對最低工資,但在經歷了多次理論爭辯後,很多人意識到儘管這種人為管制可能扭曲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但是,無論從追求一定的社會道德標準、從維護僱員權益角度出發、從擴大內需戰略的訴求來看和從社會保障的觀點分析,最低工資作為政策手段和次優選擇,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國家實施該制度。他們表示特區政府考慮收入保障,除從工資入手外,還可透過稅收制度對低收入人士進行入息補貼(“負入息稅法”),直接幫助低收入人士之餘,亦不會導致他們完全失去找工作的意慾。換言之,為了盡量避免干預勞動力市場,當局需要更豐富的想像力。
立法工作宜循序漸進
他們表示,在入息中位數日高,貧富懸殊日顯的情況底下,長遠而言,特區政府、僱員團體和僱主團體有責任進行最低工資立法研究,以弱勢僱員為對象,令他們的就業和生活尊嚴達到最低保障需求。他們指出,特區政府近年來先後推出“所有公共部門和公共法人一般清潔和樓宇保安外判服務的最低工資制度”、“工作收入補貼臨時措施”等,實施至今應該作出檢討:研究對前者二十一元最低工資作出上調,對後者則應該減少社會認為該措施變相為僱主支薪的負面評價。兩位學者指出,在檢討的基礎上,澳門最低工資立法理應循序漸進,以保障僱員收入權益為依歸,先以行業性作實施試點。最低工資可考慮以月薪計算。
工聯籲考量正面作用
課題組認為,西方經濟學裡“分享工資理論”已經跨越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生存工資理論”、十九世紀中葉的“工資基金理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邊際生產率工資理論”和二十世紀中期的 “勞資談判工資理論”,成為主流工資理論。澳門不能停留在生存工資水平,即僱員工資只能保持在維持其生存或勉強養家糊口的水平上,而應該如“分享工資理論”所提倡的“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和分享企業發展的好處”,這也是工聯倡導合理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初衷。課題組希望社會從最低工資對宏觀經濟所起的正面作用考量——促進經濟發展,僱員購買力的改善或提高可以帶動各行業職位的增長,以務實的態度支持和促進最低工資的立法工作,並將最低工資標準訂定在社會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