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權勉青年充實自己打好基礎
澳門要培養各類人才,要給年青人機會、發聲渠道,青年人要參與社會,更甚者參政、議政,作為立法議員的吳在權雖然認同,但強調社會有歪風,年青人須按部就班,回歸現實,先打好基礎,充實自己,做好本份;不然,甚麼青年領袖、貢獻社會,只是空談!
有青年組織“五·一”遊行表達訴求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五月中主持與澳門青年真情對話的活動,吳在權請纓赴會且坐足全程,親身聆聽澳門“八十後”的心聲;讚揚部分青年發言有節有理,但部分並不是那一回事。
回歸現實勿好高騖遠
吳在權表示,過去社會環境欠佳,不少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現在已大學畢業的愛兒痛愛有加,望子女成材,希望子女一踏出社會即可享受“三高”,即薪酬高、職位高、住樓高,在“人有我有”的心態下,歪風漸成。部分年青人大學畢業便想上樓、結婚,更追求質素、大單位,“大面積加高成本,價錢梗係高,你話點買?”他指出,大專、學士在今天的社會已是基本學歷,大學生只是平凡人,年青人須回歸現實,不能好高騖遠。
“八十後”是現今最流行的社會名詞,有說他們是“牢騷王”,憤世嫉俗;也有說他們走在社會前沿,引領社會向前,煲貶不一。今年“五·一”便有不少“八十後”、“九十後”通過網絡組織遊行,提出增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及抗衡“河蟹”文化等訴求,惹人關注。
參與社會須按部就班
吳在權認同年青人要參與社會,投入社會,但必須按部就班,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小學打根基,學道德觀念;中學開始接觸社會;大學是學專業的時期,參與社會可以多一點,但要適量適時,不能全情投入;踏出社會工作,首要學做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本份,“年青人太強調參與社團,工都未打好,就想學做領袖,有點本末倒置!”年青人要學會與人相處、尊敬別人,懂得客觀評論社會事件,假若以上都不懂,打不好基礎,人生歷練不足,提出的意見、想法並不成熟,對社會的貢獻將大打折扣。
根據一份今年初發表、有關澳門青年對未來前景看法的報告指出,澳門青年人總體對未來前景感樂觀,最希望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改善經濟狀況,其次是知識、技能、學歷、住屋、學習和工作環境。事實上,“八十後”最抱怨的就是社會流動性低,冇發揮空間。
吳在權指出,政府要聽取年青人的核心意見,不一定照單全收,年青人要求專業認證、發聲渠道是正確方向。但對於有指社會沒空間讓年青人發揮,他不大認同:“社會唔會因為你讀乜科,為你提供匹配嘅職位。”年青人要鍛煉自己,主動適應社會,自我尋找工作及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