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媒體力量掀諜報小說潮
麥家:文學是月光解慰心靈
去年旋風魅影般風靡四億內地觀衆的電視劇《暗算》,以及創下二點七億元人民幣票房總收入的戰諜大片《風聲》,兩部影視作品的原著作者麥家鋒頭一時無兩。他不諱言大衆傳媒由文學小圈子推至廣泛社會受衆層面,令他擁有特殊魅力,但自己至今仍沉戀於為求催生好作品而孤獨沉思、深挖軀殼的無名狀態。在他印象中,“文學是月光”,它要解決的終究是心靈並非身體問題,它讓感情柔軟、思想深邃、想像力豐富,像月光般讓千古文人訴諸於情感。
無名:解密曾遭十社退回
以開啟中國智力特務情報小說風潮著稱的麥家,昨日獲邀成為民署主辦的“嘉模講壇”文學系列講座嘉賓,民署文化康體部文化設施處代處長呂志鵬向其致送紀念品。在澳門筆會理事、澳門作家李爾的主持牽引下,麥家面對數十觀衆侃侃而談,由當年轉型主攻特務情報小說的契機,漫談到成名後的寫作狀態,話題牽領着台下觀衆的神經。
一九八六年展開寫作生涯的麥家,坦言自己亦曾做過“牆頭草”,先後隨着文壇“火爆點”,如軍事、都市、鄉土等題材跟風寫作,卻一直寂寂無聞。“窮則思變”,既然每個領域都已經有出色的代言人,何不根據優勢尋找屬於自己的興奮點?曾從軍十七年,出身於情報官訓練學校,他想到了別人不曾涉獵的諜報領域,於是開始留心觀察同學表面的生活狀態,屢看國外小說作知識儲備。但礙於中國文學以追求意向為主,忽略專業,且特務題材的文學出版渠道不暢,潛心寫作十年的長篇小說《解密》,被至少十個出版社退回。他認為,所謂“暢銷小說”無法預先設計,讀者的胃口無法預知,寫作要迎合的是自己的興趣;能將內心最獨特、最秘密的部分掏出來,幸運者能與時代潮流、觀衆心思切合,迎來的便是成功。
成名:隻字未見高價落訂
長年筆耕不輟,唯獨等到文字轉化成劇情,被搬上大、小熒幕,方才為普羅大衆認識,麥家不得不承認大衆媒體的能耐。“文學畢竟是小圈子的事”,借助傳媒力量,他的書銷量陡增,個人知名度飆升,商業價值增速驚人,甚至隻字未見,已有出版商、製片方願意高價落訂。但麥家認為,名氣過大,已令自己步入危險邊緣。“我羡慕十年前的無名狀態”,沉思、孤獨、深挖掏空的狀態才是優秀文學作品誕生的土壤。成名後大量的時間被無關痛癢的事情侵佔,獨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但交出好作品的壓力卻增加。他笑言為進入沉思冥想狀態,每年乾脆到鄉下郊區閉關數月,“生人勿近”。
談及對文學的感覺,麥家認為“文學就是月光”,在文學的天空下,月光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片語,它承載的情感記憶,寄託的聯想意念,文學也許不能解決身體問題,但當你讀了小說、詩歌會發現,內心比原來更強大、更深邃,它能解決心靈的問題。
講座獲澳門筆會支持,理事長李觀鼎,副理事長湯梅笑、黃文輝,秘書長廖子馨出席。
本報記者 樊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