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探討社會發展與文保關係
民間保育團體代表為文化遺產保育建言獻策
由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歷史學會、文物大使協會、口述歷史協會及文化遺產導遊協會合辦的“文化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民間本土論壇昨舉行。民間保育團體發表對本澳文化遺產保育的意見,進一步探討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促進本澳文化遺產保育事業的發展。
文保問題大衆關注
論壇昨日下午三時假旅遊學院啟思樓大禮堂舉行,行政會委員梁慶庭,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周信餘,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代表韓曉燕,民署代表呂志鵬,文化局代表李麗嬌,建築師馬若龍,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理事長黃惠玲,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黃耀球、副理事長黃婉慧,以及澳門文化遺產導遊協會主席簡萬寧,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譚志廣,理工學院教授譚世寶,旅遊學院文化遺產課程主任陳傳錢等出席。部分團體代表擔任主講者,向出席人士講述本澳民間保育團體的文化保育工作及其面臨的問題。
官民協作提升質量
林發欽致歡迎詞說,本澳先後進行多次民間保育運動,以社區運動和公民抗命的方式,喚起了公衆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但未能衍生穩定的保育力量。政府對歷史文化遺產背後的內涵研究及出版需繼續加強,應逐步實現從“感性保育”到“專業保育”;從“抗爭保育”到“協作保育”;從“單體保育”到“宏觀保育”;從“事件保育”到“規劃保育”階段的過渡,冀與當局建立起有效的雙方溝通和對話機制,實現官民互動協作,提升文化保育的質量,一同維護文化遺產保育工作,相信其成效亦更為顯著。
此論壇強調“民間”與“本土”,堅信本地社區的保育力量經過反思和我自完善,在將來澳門文化遺產建設中有更寬敝的展示空間。論壇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
開展普查立例保障
鄭國強致詞時呼籲公衆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保護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與會者認為,政府應保障文化遺產保護名單和文物防火條例,促請當局開展“文物遺產大普查”,吸取鄰近地區的相關經驗,着手培訓人員普查,以免具歷史價值的文物遭受破壞,適時保育文物。建議當局編訂“澳門文化遺產誌”和“文化遺產規劃”,與珠海有關方面加強維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令世遺景觀與周邊環境得到相應的協調。
另有與會者指出,必須清楚界定財產與遺產的定義,建議當局建立專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和口述檔案資料庫,擴大口述研究工作的範疇,亦於本澳世遺景點發起口述工作,才能進一步協調、整合和專業地進行文化遺產的保育工作,使文化歷史保育的資料得以保存,功在千秋。
本報記者 許文權 澳大實習生 湯小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