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澳門“花籠”的裝飾藝術運動
——澳門理工學生為美化城市建言獻策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的綜合設計學生在設計史課堂上,根據歷史上的裝飾藝術運動,結合自己的澳門家園,對城市中的“花籠”現象進行調硏分析後,導師袁仄敎授和學生共同提出“澳門花籠的ART DECO(裝飾藝術)運動”。呼籲政府重視澳門花籠的美觀問題,改造現有的花籠,加強花籠設計,改觀城市形象。澳門理工藝術史論課的這種將歷史敎學與現實結合的方式,能讓澳門的未來人才在校園裡就關心澳門、設計澳門,無疑是很好的嘗試。
澳門“花籠”的歷史概況
身處澳門,嘗試抬頭望向天空,雙眼難免會看到一個個冷冰冰的鐵籠,這些緊貼在每家每戶窗前的鐵籠,就是港澳地區為人所熟識的“花籠”。所謂“花籠”,也就是防盜窗,說白了,就是安裝在窗前或陽台的鐵籠子。
澳門地方不大,但是居住人口卻近五十多萬。正因為人煙稠密,所以惜土如金,出現了大部分民居住宅之間的距離過小,有一些大廈出現了窗對窗、露臺對露臺的情況。本來如此獨特的建築構造可以增加鄰里之間見面和交談的機會,其實不然,正如一位同學的外公所說,昔日的澳門就算是晩上也不用關上家門,根本不用擔憂治安的問題,鄰里互相幫忙和照應,相比起現在的澳門,過去所瀰漫的人情味要濃得多。現在的居民為了保障家居的安全,花籠幾乎成為每個家庭中必不可少的部份,安裝“花籠”無疑在某程度上可以滿足對防盜的要求,但從另一方面看來,這也是對他人不信任的象徵。也許我們都需要對“花籠”有這樣的反思:它除了具防盜作用之外,是否也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了?除此,“花籠”也對澳門的城市形象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
“花籠”與澳門的形象
在澳門,一般舊式的“花籠”都是鐵製的,但是因為雨水的浸濕,所以鐵製“花籠”受到的損耗很嚴重,導致其使用壽命比較短。隨後,“花籠”的製造材料由不鏽鋼取代了鐵。因材料的變化,“花籠”的款式設計更趨簡單,一根根不鏽鋼的柱子整齊的排列。這樣的改變與澳門近年來急速的城市發展也有相當的關連,一般市民對“花籠”款式越來越沒有要求,只重視材料耐用、造價合理,忽略 “花籠”外形上的美觀。一個個“花籠”乍看就像動物園內的獸籠,甚至令人聯想起監獄內的牢籠。現今,世界各大城市都鼓吹建立美好的城市形象,難道說澳門城市形象的定位,就要由鐵籠堆積而成嗎?試想一個裝潢漂亮的家居,窗外安裝的竟然是一個像獸籠般的“花籠”,其價値是否該打上一個大折扣。同理,無論澳門有諸多美麗的旅遊景點,和豪華的酒店配備,但缺少一個美好的城市形象的話,澳門的旅遊業也要打上一個折扣,澳門的世界遺產價値也會貶値。
試想,身處家中的你或許會認為窗前的“花籠”對自己影響尙且不大,但是,如果把地點由家中換成街上,抬頭望向那一個屬於你的溫暖窩,你只會發現一個個鏽漬斑斑的鐵籠,叫人生厭地依附在大廈的外牆上,此時你大概就會開始體會到“花籠”怎樣影響澳門的城市形象,即使是本地居民也不易接受這樣的景觀,更何況是從外地而來的旅客?如果以遊客的身份來看澳門,見到中西文化交融的景點之外,也會注意到樓宇密密麻麻的鐵籠,“花籠”與旅遊景點之間存在落差,而這個落差會令人質疑澳門旅遊業只注重形式上的發展,忽略內在的文化。如此明顯的防盜措施,也會令人聯想到澳門的治安是否存在很大的問題。街坊鄰里之間也隔着重重的鐵籠,是一種關係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表現,有些旅客難免會對澳門留下些許壞印象。改善“花籠”的外觀,實在是勢在必行。
呼喚藝術的 “花籠”
面對澳門成千上萬的“花籠”,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不同地區,不同的建築物上所安裝的“花籠”也不盡相同。經過觀察調硏後發現,當中有部份建築物安裝的“花籠”別具一格,設計上盡顯心思,十分美觀,這大多數為具南歐風格的葡式建築,例如各區的敎堂、市政廳舊址、噴水池前地建築群、舊法院大樓、三巴仔修道院、前澳督府、民政總署大樓和郵政總局大樓等。
遺憾的是,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高層樓宇的“花籠” 則較為失色,而九十年代以後的更可以說是毫無美感,事實吿訴我們,“花籠”的外觀設計正在不斷地倒退中,原本蘊含在“花籠”背後的藝術色彩漸漸減退,在功能和外形上都沒有正面的改變。
在討論如何改造之前,値得留意的是,在那些好的“花籠”設計當中,我們看出了上世紀歐洲新藝術運動或裝飾藝術運動的影子,其中主要是運用優美的設計元素,包括很多選用植物的自然形態為題。相信部分“花籠”形式是隨葡國文化流入澳門,融在澳門這批世界遺產的建築風格裏。澳門有如此好的借鑒,何不他山之石,拿來攻玉。讓澳門恢復美好的“花籠”藝術吧。
旣然“花籠”的歷史吿訴我們,它是可以充滿藝術的魅力,那麼,讓“花籠”重拾美感定必能提升澳門的旅遊城市形象。自從澳門的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澳門的旅遊業就不再單單是博彩旅遊,發展文化旅遊亦是發展的重點,除了修復和保護歷史城區等文物外,更應把文化水平和素質的提升普及至橫街小巷,如果連民居窗前的“花籠”也能表現出澳門豐厚且特別的歷史文化,澳門就能展現獨特且優秀的城市形象。
為此,我們呼籲“花籠”ART DECO運動。而在改造的過程中,無疑最重要的是設計。當今世界已經充分意識到設計、文化創意的價値,文化藝術是城市的軟實力,具體就是設計的手段,將不美的花籠改造掉,用美的設計更新我們的澳門。可以沿用裝飾藝術和新藝術運動時期的風格;用南歐的裝飾風格;用有機的曲線、線條的粗幼營造豐富多變的層次;也可以讓全民參與設計比賽,讓澳門藝術家、設計師和澳門居民共同改造澳門的“花籠”。我們相信這樣便可以打破舊有“花籠”給人的印象,消除了“牢籠”的感覺,澳門會變得更加美麗。附圖為學生的幾幅設計圖例,期能起抛磚引玉的作用。
(林健新整理)